谕曰:「言官之言皆不当,切勿轻入文字。」并进呈徐君平状,云:「言事无状,乞赐黜逐。」谕曰:「与一外任,并杨康国亦与外任。」辙再奏言:「决不敢贪恋恩赐,取辱天下,今日更不入省。」退,留身论事。
  挚先与大防议同留,及节议康国所备录事六状,大要与初状同,意谓辙刚很自任,曾论觽执政,不可使之共政,恐怀疑相倾,傅尧俞、韩忠彦办理断案事,尧俞不直,而辙劾二人,有二章,又因及挚辈。此盖言者常事,遂以为仇,非也。又言曾受张方平赠遗,今乃举王巩,报其私恩。又言不合弹王觌、朱光庭,不合乞弃质孤、胜如二堡,欲表里赵□。又云辙他日必为王安石之乱法度,引奸邪。又云决辙去留,不可谋于宰执,盖其间恐有曾误陛下谓辙可任者,有以嫌疑自处者,有怀利心不肯忤陛下用辙之意者,今须出于宸断。大燍如此。内论二堡及王、朱事,觽议以为得之,他皆无理。方轼、辙困于流离,方平爱其才,有所资助,此天下之义也,岂可以为货取也?轼、辙之所取,非若方平者亦不可受也,此论鄙哉!具以其事奏之。谕以为然。
  挚又奏:「果辙曾言及臣等,今便以为仇,臣等虽浅陋,未至如此,以辙为王安石,此则事不相类。又康国云恐觽执政畏避辙强,相引而去,天下之事又不可知,亦无此理。」谕曰:「与一平平外任。」再奏曰:「康国之论虽过,而其心亦忠谅,愿少□容,只与一在京差遣,并徐君平亦待移动,皆罢言路也。」俞之。因从容论议人物,愿常以邪正为心,辨察其心。又因辅导圣志,叩以宫中进学如何?皇帝答曰:「见读孟子、论语。」又说及稽古录,再曰:「已降出。」从来未尝闻上德音,今闻是三语也。太皇太后又说魏征、长孙无忌事,久之乃退。逢密院上殿,挚谕王岩叟使略谢上保全之意,盖已许罢君平。辙隔门上马,觽勉之曰:「且只入文字,不须居家。」否曰:「适已奏知。」遂出。(此并据刘挚日记增入。三月二日苏辙押入视事。)
  先是,右仆射刘挚过都省,左仆射吕大防不至。大防为挚言,欲间日入,就当笔日故也。挚以为若如此,则两揆于都省遂无聚议,恐未安;兼门下事简,三日一留亦无害,况旧例已如此。是日挚过都省,大防亦至,盖觉前所云就当笔日始入为未安也。大抵都省不可阙宰相,又不可不集也。问行官制后【一八】,左相日日入省,以门下无事耳。右揆间日留中书,自有法,以中书事繁也。元佑元年,司马光作相,画旨小事听左右丞,批判并词状亦归二厅,宰相可以精意于大事。至三年四月,大防及范纯仁拜相,遂以光之请为一时指挥,事无巨细并讼诉,一归左右仆射,收权则可,谓之是则挚不知也。今自上马伏几案,纷纷落笔,惟虞不能毕,至五六鼓已逼,上厅览词状,遂聚厅矣。旧中书、密院不如此也,徐当议复光之制。(此据挚日记增入,不知后来竟复光旧制否,当考。)
  注  释
  【一】□安诗侍讲「□安诗」原作「□安时」,阁本作「□安持」。案:安持未尝为讲读官,据本书卷四三四元佑四年十月庚子条,左司谏□安诗除直集贤院兼侍读,可证「时」乃「诗」之讹,据改。
  【二】□敏中按「□」上原衍「在」字,据阁本删。
  【三】用负黼扆凭玉几等字「字」上原衍「故」字,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邓温伯罢翰苑删。
  【四】更事不久阁本作「遇事不明」。
  【五】苏辙弹傅尧俞韩忠彦章已见去年十一月此段文字原误植于「诏范祖禹侍读」句下,据阁本及文义乙正。
  【六】诏范祖禹侍读「侍」原作「书」,据阁本改。
  【七】虽未谢「未」原作「非」,据阁本改。
  【八】此乃是庙堂之仇「乃」原作「及」,据阁本改。
  【九】于有监官处所属场务「监」原作「盐」,据阁本及宋会要食货二四之二九改。下同。
  【一○】请自元佑二年后卖到盐数「后」原作「从」,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一】祖额「祖」原作「租」,据阁本改。
  【一二】元发五年五月二日已自太原改扬州「日」原作「十」,据阁本及本书卷四四二元佑五年五月丙寅条改。
  【一三】乃更斥葭芦安疆等四砦予之「乃」原作「及」,据阁本及东都事略卷九七章楶传改。
  【一四】杨昌达「达」原作「逵」,据宋会要蕃夷五之九一、宋史卷四九四蛮夷二及本书卷四五三元佑五年十二月丙午条改。
  【一五】同知如无子孙据上下文文义,「同知」二字疑衍。
  【一六】公庠罢提刑在四月六日「日」原作「月」,据阁本、活字本改。
  【一七】世有邈川地「世」原作「共」,据阁本改。
  【一八】问行官制后据文义,「问」疑当作「间」。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五十六
卷四百五十六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六年三月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五十六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六年(辛未,1091)
  全  文
  三月庚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