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求使相果太后意否「求」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补。
  【二五】详定改律敕官文书与御名同者凡二十字「律」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二六】臣窃以治国家之道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九上皇太后疏无「国」字,疑是。
  【二七】则上下乖离「则」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二八】皇帝去岁得疾之时「时」原作「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二九】畏长君聪明「畏」,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九上皇太后疏均作「恶」。
  【三○】谕皇帝以向来纷扰皆此属所为宋撮要本及同上二书「谕」上有「召」字;「纷扰」,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二书均作「纷纷」。
  【三一】感激摧谢「摧」原作「推」,据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九上皇太后疏改。
  【三二】一如家人之礼「一如」原倒,据宋撮要本、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及同上书乙正。
  【三三】讥谤之言「言」原作「口」,据宋本、宋撮要本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二九上皇太后疏改。
  【三四】夫贵莫贵于为天子之母「子」原作「下」,据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三五】在陛下掌握而已「握」下原衍一「中」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删。
  【三六】不可缓也「可」字原脱,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补。
  【三七】十三日下手书还政「三」原作「二」,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上文戊申条改。
  【三八】今二十日矣「今」下原衍一「已」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删。
  【三九】不知鼎臣本传何从得此疏「得」原作「载」,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四○】刘挚「刘挚」原作「韩挚」,宋本、宋撮要本均作「刘挚」。按刘挚忠肃集卷一三有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载鼎臣上疏劝皇太后卷帘还政事,当系刘挚无疑,因据改。
  【四一】中外皆知当时尽出皇太后密谕「谕」,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均作「论」。
  【四二】天下万务无所禀决「禀决」,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书都作「取禀」。
  【四三】臣自去岁六月初被召还朝「自」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补。
  【四四】臣又思皇族中「思」原作「见」,据同上二本及同上书改。
  【四五】臣潜料二大节当其时皆陛下所不乐者「当其时」三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四六】不能不慊于心也「能」下原脱「不」字,据同上二本补。
  【四七】此时「此」,宋本,宋撮要本均作「至」。
  【四八】盖家家欲其子孙化之而尽为孝子顺孙也「尽」字原脱,据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四光献垂帘补。
  【四九】使展转宣布于天下「展」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五○】以慰天下为人父母者之心「者」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补。
  【五一】辄恳辞之亦当然也若不自愧耻「然」字原舛于「若」字下,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移正。
  【五二】是谓不能更化也「谓」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二百二
卷二百二
  起讫时间 起英宗治平元年六月尽是年九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
  帝  号 宋英宗
  年  号 治平元年(甲辰,1064)
  全  文
  夏六月己亥,进封皇子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淮阳郡王顼为颍王,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增置宗室学官。诏曰:「以宗枝甚觽,而诱导之方未至,故命近臣举有学行之士,为之教授。传不云乎:『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盖子弟之学,非尊属勉励,则莫知劝。若不率教,其令尊属同以名白大宗正司;教授不职,大宗正司察举以闻。」宗室自率府副率以上八百余人,其奉朝请者四百余人,而教学之官六员而已,始命增置。凡皇族年三十以上者百三十人,置讲书四员;年十五以上者三百九人,增置教授五员;年十四以下者别置小学教授十二员。并旧六员,为二十七员,以分教之。上谓韩琦等曰:「凡事之行,患于渐久而怠废,况为学之道,尤戒中止。诸宗室之幼者【一】,仍须本位尊长常加率励,庶不懈惰。可召舍人谕此意,作诏戒勉之。」故有是诏。两朝正史从质传云:「从质字子野,少笃行,为人修洁。尝割股肉疗其兄从谨疾,已而自被疾废朝请。奉己俭薄,岁时得禄赐,博致珍异物献御府以万计【二】。帝异之,遣使问所欲。对使者曰:『臣蒙国厚恩,不幸婴疾,念无以将诚意,故为此耳,非有所觊也。』帝复遣使固问之,乃曰:『陛下过疑臣有所觊,必不得已,愿为臣诸位择儒官教导子弟,使不隳忠孝足矣。』帝嗟异之,为增教授员。终左屯卫大将军、信州团练使,宗室无少长哭之尽哀。赠定州【三】观察使、博陵侯。」按:从质,德昭孙,惟忠子,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