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二】斧钺阁本同。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赵抃等论陈执中作「斧锧」。
  【三】奸佞荧惑之说「说」原作「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书改。
  【四】古之人主「之」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八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作「自古人主」。
  【五】得为治君明主也「得」下原有「以」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删。
  【六】推陛下之用心「推」原作「惟」,据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七】屈意以容之「容」原作「用」,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八】而屈意以用之「而」原作「日」,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九】攻之愈切「之」原作「此」,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一○】三数言事小臣「三」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书补。
  【一一】皆欲效溱襄奎绛而去尔「效」原作「扳」,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续通鉴卷五五改。
  【一二】欲击去之「去」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全文卷九上补。
  【一三】相与庭辨之「庭」原作「定」,据同上两本及同上书改。
  【一四】遂□戮之「□」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广源蛮叛补。
  【一五】郓原作「鄞」,据阁本改。
  【一六】任之以实权「以」下原有「至」字,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蜀文辑存卷八录名臣奏议删。
  【一七】语及「及」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六□育判延州、编年纲目卷一五、宋史卷二九一□育传补。
  【一八】若指人姓名「人」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长编纪事本末、编年纲目补。
  【一九】判都省「都」字原脱,据同上两本及同上长编纪事本末补。
  【二○】具文采尔「具」原作「其」,据阁本改。续通鉴卷五五作「取其文采尔」。
  【二一】屡摧官估「摧」原作「推」,据阁本改。
  【二二】未必损动「未」「必」二字原互倒,据宋本、宋撮要本及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一○九罢修奉先寺等状乙正。
  【二三】检计原作「检讨」,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改。
  【二四】乞勒寺家自修「勒」字原无,据同上欧阳文忠公文集补。
  【二五】濒河之民「濒」原作「俯」,据阁本改。
  【二六】改重熙二十三年为清宁元年「二」原作「一」,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契丹国志卷八改。
  【二七】请据今御史谏官具员「具员」,宋蜀文辑存卷八录名臣奏议作「见员」。
  【二八】向传范「传」原作「傅」,按宋史卷二八○向敏中传敏中诸子中有传范,今据阁本改。下同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一
  起讫时间 起仁宗至和二年九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一
  帝  号 宋仁宗
  年  号 至和二年(乙未,1055)
  全  文
  九月丙辰朔,诏为契丹主辍视朝七日,禁在京、河北河东缘边音乐各七日,仍择日成服举哀,令礼院详定以闻。
  丁巳,左武卫大将军克悚为右千牛卫大将军,以克悚求试学士院而命之。皇佑五年六月。
  诏臣僚进家集,自今量与支赐,更不推恩。
  诏河北天下根本,而官吏多非其人,惧缓急败事,四路安抚司其体访知州及主兵官之才否,具以名闻。
  戊午,契丹遣右宣徽使、忠顺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耶律元亨来告哀。上为成服于内东门幄殿,宰臣率百官诣东横门进名奉慰。
  辛酉,右武卫大将军、郢州防御使宗颜卒,赠昭信节度使、遂国公,谥昭裕,特给卤仗殡之,以其母尝乳上故也。
  癸亥,诏学士、舍人院,自今召试,未有科名人复试三题。
  丁卯,诏:「自商胡之决,大河注金堤,寖为河北患。其故道又以河北、京东岁饥,未能兴役。今勾当河渠司事李仲昌欲约水入六塔河,使归横陇旧河,以舒一时之急。其令两制以上、台谏官与河渠司同详定开故道、修六塔利害以闻。」
  戊辰,诏提举医官院:「自今试医官,并问所出病源,令引医经本草,药之州土、主疗及性味畏恶、修制次第、君臣佐使、轻重奇偶条对之。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
  丙子,欧阳修言:伏见学士院集议修河,未有定论。盖由贾昌朝欲复故道【一】,李仲昌请开六塔,互执一说,莫知孰是。臣愚见皆谓不然。言故道者未详利害之源,述六塔者近乎欺罔之谬。今谓故道可复者,但见河北水患,而欲还之京东。然不思天禧以来河水屡决之因,所以未知故道有不可复之势,此臣故谓未详利害之原也。若言六塔之利者,则不待攻而自破矣。且开六塔者既说云减得大河水势【二】,然今六塔既已开,而恩、冀之患,何为尚告奔腾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