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242页

相视。齐其口。都无好语。而我之绝攀援而无党也又明矣。纵有过失。难免弹射。而一托之于招怨有素。使  上若曰。黄某者孤立之臣也。彼只知有君耳。愚民憎之。同列忌之。是宁足相排笮耶。愈毁之。乃益所以深誉之。久而人人知其毁之无益。则亦不复有以蜚语上闻者矣。古大臣则不然。不求名。亦不避名。不与人为同。亦不与人为异。公何不勉而进焉。伏念公官宫保尚书。子作监司。年届六旬。受 国之恩。可为极矣。人臣之荣。可谓至矣。自此以往。虽爵上公。加衮服。于公亦何加增哉。惟愿公声名流千万岁。揖让于古大臣间。而不以挟术固宠自足。则于枚所倾尽陈说者。或不无采取焉。死罪死罪。
请入觐藩臬面奏条陈疏 
徐元文
窃惟三年大计。藩臬两司。并令赴京朝觐。以一方之政治。于藩臬两司是寄。为有司之纲领。是以三载考绩之期。毋论道里远近。俱令趋事阙下。固将以闾阎之利病陈之黼座。而  皇上因以鉴察其才能。为黜陟进退之地。既明试以功矣。又必敷奏以言。此即古者述职之典也。旧例。藩臬入觐。俱许条奏地方事宜。但仅得由通政司投递。引见一次。辞朝即行。于述职之实。犹为未尽。兹逢宇内底平之会。巨典复行。臣请  皇上特谕各省藩臬。朝见之后。即将所属地方应行事宜。各具本章。面行条奏。仰候  皇上亲加谘访。听其敷陈。其才具之优劣。议论之得失。自难逃于奏对之下。  皇上知人善任。睿照至明。从此黜陟进退。在  宸衷自有洞鉴。而各省藩臬。跋涉赴京。亦得面陈事理。展竭悃诚于  天颜咫尺之间。较之封投银台。尤加亲切。臣又伏见  皇上慎重用人。凡廷推巡抚。遇有藩司。多蒙驰召。与其临时赴阙。何若即试之于入觐之时。况今年大计。藩臬举卓异者极多。  皇上鉴其才能之高下。兼可以知督抚所举之当否。于察吏用人之典。似皆不为无补也。伏祈采择施行。
清厘吏治三事疏顺治十三年 
给事中柯耸
臣思图治之道。杜绝营私。方可澄清官守。轸恤民困。先在严革弊端。以臣得之耳目最确者。约举三条。敬为  皇上陈之。 一严上下之体以杜私。自古有一定之官守。即有一定之名分。上官非养尊。属吏非曲谨也。盖以体统严则情面可杜。名节重则操守必廉。近时积习相沿。莫如属官拜认门生。明末。凡经抚按复命列荐者。去任之后。方称门生。乃流弊日甚。凡州县之与府厅。府厅之与司道。司道之与督抚按。往往师弟相称。执礼维谨。借门生为献媚之阶梯。假执贽为行贿之快捷方式。甚或旷废职业。专务逢迎。馈节贺寿。百计结欢。上官乐其趋承。每至曲为徇庇。安望有强直自遂。私谒不行。所称清白吏乎。臣请行督抚按。以后如有属官拜结门生。密访得实。特疏参处。不得知情容隐。俾各官绝意钻营。自必尽心职守。简省结纳。并可勉励公廉。是亦清官守而肃吏治之一端也。
一重巨蠹之法以穷奸窟。夫 朝廷重任巡方。总在安民察吏。故官府既有纠参。胥吏亦有考察。至于一二巨蠹。尤应执法严惩。然臣见近日察访衙蠹。只行于小而不行于大。不知官府之衙门益尊。则胥役之狐假愈甚。统计各省。上而督抚。中而司道。书吏承差。为数繁多。通省之事。在其掌握。一切钱粮出纳。文移迟速。刑狱大小。赋役高下。那移脱换。线索由[己](已)。故一入衙门。无不乘坚策肥。良田广厦。不知得之何来。故江浙之闲。司道掌案书吏。每名充顶之费。辄须数千金。苟非思取偿于一二事。不难倍收于一二年。胡肯出此重赀。以营一胥吏之缺也。年来州县之积蠹。无不改名易姓。投入上司衙门。虽屡奉  申饬。究竟具结遵行。总属虚文朦混。按臣稍有瞻。便多投鼠忌器。不过以州县数人。报解赎锾。充数塞责。乞  皇上严饬巡方诸臣。上自督抚司道衙门诸吏。务须一体察访。苟有罪迹昭著。立行拏究。如果能访拏大署巨憝。考核之日当加奖赏。如仍前仅以州县下胥充数者。竟以不职论处。庶律令从公。而人心允服矣。
一禁官买以苏民累。臣思人臣抚理一方。官职无论崇卑。俱宜仰体  皇上爱民如子之心。以惠养小民。然爱民务先洁己。自古廉吏有悬鱼瘗鹿之操。酌水投钱之节。方能扇布仁风。助成化理。近者贪污接踵。大者无论。即其小者。如官买物件一事。积习难除。在上司封发价银。涂饰耳目。未尝不谓发价平买。其实所发之银。不足原价之半。而州县下吏。阴喻其意。或私派于里民。或取办于行户。物数既完。原银并缴。百姓累赔而不敢明言。州县奉行而付之无奈。故地方有一土产。则百姓受一大害。更或差役执票横索。除买对象之外。有供应饭食馈送路费数倍之苦。乞严饬督抚按。以后每府州县前及大市镇处勒石一通。明刊奉  旨。不许官价勒买物件。违者即以违  旨论。并计赃坐罪。如州县官有奉上司衙门官买者。罪亦如之。如此则见 国法既严。人心知儆。廉隅少饰。而民得安生矣。
请考核州县实政疏乾隆九年 
吏部尚书讷亲
窃惟吏治贵有实效。奉行务去虚文。外省自督抚以及各州县。皆有应尽之职守。而州县为亲民之官。凡教养大端。能尽一分实力。则百姓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