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不變不易。
  不生下起信云所謂心性不生不滅無有變異乃至離念境界唯證相應(上但攝引論文或引禪詮序為證)。
  【科】眾生無始迷睡不自覺之由隱覆故名如來藏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相(自此方是第四教亦同破此已生滅諸相)。
  眾生下起信云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無始迷睡即法喻雙標論云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迷喻無明方喻覺性若準前文云然此虗妄之夢必因睡眠之人則睡喻覺性夢喻妄識皆生滅門耳注亦同下應云亦同破此已有生滅諸相諸相即垢淨增減故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正同此也。
  【科】所謂不生不滅真心與生滅妄想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賴耶識。
  所謂下起信云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今云真心即不生滅如來藏妄想即生滅心相故十地論云唯真不生單妄不成真妄和合方有所為。
  【科】此識有覺不覺二義(此下方是第三法相教中亦同所說)。
  此識下起信論云此識有二種義一者覺義謂心體離念二者不覺義謂不如實知詮序云覺是三乘賢聖之本不覺是六道凡夫之本。
  【科】依不覺故最初動念名為業相。
  依不下起信云一者無明業相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即此云最初動念也二者能見相以依動故能見即此云轉成能見之識也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即此云境界相現也。
  【科】又不覺此念本無故轉成能見之識及所見境界相現又不覺此境從自心妄現執為定有名為法執(此下方是第二小乘教中亦同所說)。
  又不下起信云智相依於境界心起分別即此云從自心妄現也又云相續相依於智故生於苦樂即此云執為定有也。
  【科】執此等故遂見自他之殊便成我執。
  執此下起信云執取相依於相續緣念境界即此云遂見自他之殊也。
  【科】執我相故貪愛順情諸境欲以潤我瞋嫌違情諸境恐相損惱愚癡之情展轉增長(此下方是第一人天教中亦同所說)。
  執我下起信云計名字相依於妄執分別即此云貪愛瞋嫌愚癡之情也。
  【科】故殺盜等心神乘此之惡業生地獄鬼畜等中。
  故殺下起信云起業相依於名字尋名取著造種種業(善惡二業其善業在次文)又云業繫苦相以依業受報不自在故(苦樂二報樂報亦在次文)釋云惡業即此殺盜等等者以十惡中但言殺盜之二等取餘八也心神即妄心神識也苦報即此云地獄鬼畜也。
  【科】復有怖此苦者或性善者行施戒等心神乘此善業運於中陰入母胎中(此下方是儒道二教亦同所說)。
  復有下謂有怖三塗之苦者行施戒等言等者等取餘善也乘者乘者乘因感果也中陰者謂此陰既滅彼陰未生故於中陰入母胎中即人趣樂報也。
  【科】稟氣受質(會彼所說以氣為本)氣則頓具四大漸成諸根心則頓具四蘊漸成諸識十月滿足生來名人即我等今者身心是也。
  稟氣受質者質身也以氣為本者前文云萬物與人皆氣為本漸成諸根者如佛為難陀廣說胎相在母胎中三十五箇七日人相具足即漸成也諸根即五根諸識即五識十月滿足者或云計日即唯九月如摭華鈔辨之。
  【科】故知身心各有其本二類和合方成一人。
  二頭下身即四大心即四蘊此二和合方成人耳。
  【科】天修羅等大同於此。
  大同於此者人道既以身心和合餘之五趣亦皆大同又若鬼趣色蘊人見不及非非天唯有細色是亦小異。
  【科】然雖因引業受得此身復由滿業故貴賤貧富壽夭病健盛衰苦樂。
  然雖下俱舍云引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猶如繢像先圖形狀後填眾彩受得此身即先圖形狀也貴賤貧富即後填眾彩也然其引業能造之思要是第六意識所起若其滿業能造之思從五識起又此引滿二業亦名總別二報總別交絡有其四句一總報善別報不善謂人受貧窮疾病等二總報不善別報善謂畜生有肥好等三總別俱善謂人受富貴等四俱不善謂畜生有盲跛者今此既原人身唯取第一句人受貧窮疾病即同此文貧賤病苦也第三句人受富貴等即同此文富貴盛樂也其第二第四兩句既是畜生總別二報故不引配耳。
  【科】謂前生敬慢為因今感貴賤之果乃至仁壽殺夭施富慳貪種種別報不可具述。
  謂前下前生敬人為因今感尊貴為果前生慢人為因今感卑賤為果乃至前生行仁為因今感長壽為果餘皆例之。
  【科】是以此身或有無惡自禍無善自福不仁而壽不殺而夭等者皆是前生滿業已定故今世不同所作自然如然。
  自然如然者言非使之然也。
  【科】外學者不知前世但據目覩唯執自然(會彼所說自然為本)。
  自然為本者前文云萬物皆是自然生化。
  【科】復有前生少者修善老而造惡或少惡老善故今世少小富貴而樂老大貧賤而苦或少貧苦老富貴等。
  復有下文有四句皆隔句以示因果前生下初句為因故今下第三句為果第二句或前生少惡老善為因第四句或今世少貧苦老富貴為果。
  【科】故外學者唯執否泰由於時運(會彼所說皆由天命)。
  否泰者周易二卦之名也否者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二氣不接萬物塞矣)泰者天地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