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3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原人论发微录-宋-净源-第11页

障解脫今云常住清淨即通相性淨解脫也昭昭不昧了了常知者華嚴回向品云真如照明為性故云不昧此言知者不是證知意說真性不同虗空木石故云知也非如緣境分別之識非如照體了達之智直是真如之性自然常知故馬鳴菩薩云真如者自體真實識知義故亦名佛性下是諸佛萬德之源故名佛性是眾生迷悟之源故名如來藏(釋上文義多依禪詮兼取賢首教義章)。
  【科】從無始際妄想翳之不自覺知但認凡質故耽著結業受生死苦。
  從無始際妄想翳之者際時也翳障也妄想即無明起信云從無始時來皆因無明所熏習故又染心義名煩惱礙能障真如根本智故不自覺知者十地論云真樂本有失而不知妄苦本空得而不覺但認下向明妄想即法執所知障也但認凡質即我執煩惱障質身也耽著結業即業障受生死苦即報障。
  【科】大覺愍之說一切皆空又開示靈覺真心清淨全同諸佛。
  大覺即世尊故詮序云感而即通名大覺尊愍悲也說一切皆空者以世間生死出世涅槃一切皆空此敘前破相也開示靈覺下正述顯性問明品云其性本清淨開示諸眾生全同諸佛者清涼疏云凡厥生靈皆含佛智圓滿普法無不備矣。
  【科】故華嚴經云佛子無一眾生而不具足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即得現前。
  故華嚴下此皆出現品開物因性經文但以等者具云但以妄想顛倒執著釋曰凡夫妄想權小執著顛倒通二。
  【科】便舉一塵含大千經卷之喻塵況眾生經況佛智。
  便舉一塵下大經云譬如有大經卷(喻佛智慧)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智體無邊廓周法界)書寫三千大千世界事一切皆盡(喻體上本有恒沙功德恒沙妙用也)此大經卷雖復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喻佛智全在眾生身中圓滿具足也)如是一塵(舉一眾生為例)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故云塵況眾生也。
  【科】次後又云爾時如來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迷惑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教以聖道者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道因也謂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也。
  【科】評曰我等多劫未遇真宗不解反自原身但執虗妄之相甘認凡下或畜或人。
  評量也真宗即佛教但執下圓覺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故結云甘認凡夫下類矣。
  【科】今約至教原之方覺本來是佛。
  至教者佛教至極之談即指華嚴也本來是佛者圓覺疏云心本是佛由念起以漂沈出現品云如知眾生本來成佛。
  【科】故須行依佛行心契佛心返本還源斷除凡習損之又損以至無為自然應用恒沙名之曰佛。
  故須下清涼心要云若任運以寂知則眾行爰起即行依佛行也若無心而忘照則萬累都損即心契佛心也還本還源者大疏云令諸眾生還本還源窮未來際無有休息凡習即凡夫習氣損之下以為道日損惑也為學日益智也損之又損之則寂照現前自然應接恒沙之機非佛而何。
  【科】當知迷悟同一真心大哉妙門原人至此。
  迷悟同一真心者迷即眾生悟即諸佛大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故云同一也大哉即仰歎之辭妙門即絕思之稱。
  【科】(自注)然佛說前五教或漸或頓。
  或漸或頓者詮序云轉凡成聖即漸從迷而悟即頓。
  【科】若有中下之機則從淺至深漸漸誘接先說初教令離惡住善次說二三令離染住淨後談四五破相顯性會權歸實依實教修乃至成佛。
  中下之機通取漸修漸悟以明中下離惡住善即人天教離十惡修十善也離染住淨者小乘即離煩惱染住我空之淨法相即離所知之染住法空之淨會權歸實即會破相之權歸顯性之實也。
  【科】若上上根智則從本至末謂初便依第五頓指一真心體心體既顯自覺一切皆是虗妄本來空寂但以迷故託真而起須似悟真之智斷惡修善息妄歸真妄盡真圓名法身佛。
  若上上根智至本來空寂即頓悟也從但以迷故已下之文即漸修也由迷無明為妄惑悟妄惑為真智悟真之智為能斷妄惑之惡為所斷餘如文。
  【科】會通本末第四(會前所斥同歸一源皆為正義)。
  會通本末者末即第一斥迷執第二斥偏淺本即第三直顯真源故云會前所斥同歸一源。
  【科】真性雖為身本生起蓋有因由不可無端忽成身相。
  真性雖為身本者即躡前顯性教云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也生起蓋有因由者言迷真生妄心有所因故起信云不如實知真如法一不覺心起此則起妄之由也不可下推其身本即現相中根身是忽成身相也。
  【科】但緣前宗未了所以節節斥之。
  但緣前宗下始自迷執宗終至破相宗有五節矣。
  【科】今將本末會通乃至儒道亦是(初唯第五性教所說從後段已去節級方同諸教各如注記)。
  【科】謂初唯一真靈性。
  謂初下起信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眾謂四聖生謂六凡詮序云凡夫聖賢根本悉是靈明清淨一法界心(即同此文一真靈性)。
  【科】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變不易。
  不生下起信云所謂心性不生不滅無有變異乃至離念境界唯證相應(上但攝引論文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