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數。正與一切眾生數等。皆具上妙功德莊嚴。從本願力之所生起。若有眾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第八大用無涯。謂正示涅槃而便分身無邊。窮於來際。不動三昧者究竟寂滅也。由寂無動。故無所不動耳。
  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虗。但以諸佛本誓願力。眾生堪度則便出現。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第九體離二邊。身若是實。有不可滅。身若是虗。何能起滅。若有方所此現彼無。由非實故起滅無恒。由非虗故能無不現。無方所故感處即形。本願力故化周法界。隨堪度故見則不同。
  佛子。如來住於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虗空界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眾生。隨時示現。本願持故無有休息。不捨一切眾生一切剎一切法。
  第十結歸無住。上來九門初門多顯其體。餘八皆體用雙明。今此分二。初至實際。通結九門之體。後為諸眾生下通結八門之用。隨時示現正顯於用。本願力故顯何所因。無有休息皆窮來際。不捨已下明用分際。誰獨非涅槃而捨之耶。是則初住實際。故不住生死。後不捨眾生。故不住涅槃。由雙住故。能俱不住。前即大智。後即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為無住涅槃。自性涅槃眾生等有。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佛世尊獨言具四。故就無住總以結之。即安住涅槃建大事也。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日舒光照法界  器壞水漏影隨滅  最勝智日亦如是  眾生無信見涅槃
  偈文有六初偈頌第四。
  如火世間作火事  於一城邑或時息  人中最勝徧法界  化事訖處示終盡
  次偈頌第六。
  幻師現身一切剎  能事畢處則便謝  如來化訖亦復然  於餘國土常見佛
  頌第七。
  佛有三昧名不動  化眾生訖入此定  一念身放無量光  光出蓮華華有佛  佛身無數等法界  有福眾生所能見  如是無數一一身  壽命莊嚴皆具足
  次二偈頌第八。
  如無生性佛出興  如無滅性佛涅槃  言辭譬喻悉皆斷  一切義成無與等
  次一偈頌第十。初句無生之生。次句無滅之滅。次句結歸涅槃無名。後句結其大用無盡。此二無礙是無住義。餘不頌者含在此中。第九出現涅槃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於如來應正等覺。見聞親近所種善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於如來所見聞親近所種善根。皆悉不虗。出生無盡覺慧故。離於一切障難故。決定至於究竟故。無有虗誑故。一切願滿故。不盡有為行故。隨順無為智故。生諸佛智故。盡未來際故。成一切種勝行故。到無功用智地故。
  第十明出現見聞親近所生善根。前九門出現一期始終。今明於上見聞功深益遠。獎物進修。文中三。初徵起。次正顯。後結示。就正顯中分二。先明見聞信向益。後見聞不信益。前中先法後喻。法中先總後別。今初見等。如後喻合中。後出生下別。即示不虗之相。有十一句。不出智斷恩德。思之。
  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於外。何以故。金剛不與肉身雜穢而同止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要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何以故。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
  第二喻中三喻。喻其三德。初少服金剛喻。喻於智德。智慧破惑如金剛故。以有智慧者必無煩惱。故不共住。
  佛子。假使乾草積同須彌。投火於中如芥子許。必皆燒盡。何以故。火能燒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
  第二少火燒多喻。喻斷德。性究竟者了惑本寂故。
  佛子。譬如雪山有藥王樹名曰善見。若有見者眼得清淨。若有聞者耳得清淨。若有齅者鼻得清淨。若有嘗者舌得清淨。若有觸者身得清淨。若有眾生取彼地土。亦能為作除病利益。
  第三藥王徧益喻。喻恩德。種種利生故。文中先喻後合。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能作一切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若有得齅如來戒香鼻得清淨。若有得嘗如來法味舌得清淨。具廣長舌解語言法。若有得觸如來光者身得清淨。究竟獲得無上法身。若於如來生憶念者。則得念佛三昧清淨。
  二合中二。先明為六根境界益。合上藥王徧益六根。皆通在世滅後。滅後亦有見故。況憶念等。
  若有眾生供養如來所經土地及塔廟者。亦具善根。滅除一切諸煩惱患。得賢聖樂。
  後明遺跡之益。合上取彼地土。所經土地猶通現滅。其塔廟者唯約滅後。亦同法華乃至舉一手等皆已成佛道。
  佛子。我今告汝。設有眾生見聞於佛。業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入於涅槃。
  第二明不信益者。此明益深。如來祕密藏經明罵藥服之得力。罵沉燒之還香。罵佛猶勝敬諸外道。若爾。豈無罵罪。罵罪非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