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言第三者三品忍中為最上故。
  上來彼之果勝竟。
  大文中前已行竟。
  下地果。
  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已。以願力故得見多佛。所謂見多百佛。乃至見多百千億那由他佛。
  大文第二位果中三同前。就調柔中分四。初調柔行。二教智淨。三別地行相。四結說地名。前中有法喻合。法中三。初鍊行緣。
  悉以廣大心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資生悉以奉施。亦以供養一切眾僧。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佛所恭敬聽法。聞已受持。得如實三昧智慧光明。隨順修行憶持不捨。又得諸佛甚深法藏。
  次能鍊行。於中聞已受持下是得義持。三昧慧光是所持義。隨順修行。此句示現得義持因。因何事耶。謂因依前三昧勝故得如是奢摩他等。憶持不捨正顯能持。又得已下亦是所持。
  經於百劫經於千劫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轉更明淨。
  三明所鍊淨。轉更明淨者解脫彼障故。又由前證得彼佛法藏故。
  譬如真金。以毗瑠璃寶數數磨瑩。轉更明淨。
  喻中真金喻證。亦喻信等。瑠璃喻方便智。由方便智數磨。令出世證智發教智光。轉勝前也。
  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隨逐觀察。轉更明淨。轉更寂滅。無能暎蔽。
  合中。方便慧即上不住道。合前瑠璃。隨逐觀察合數磨瑩。轉更明淨者般若現前故。轉復寂滅者證智脫彼障故。
  譬如月光照眾生身令得清涼。四種風輪所不能壞。此地菩薩所有善根亦復如是。能滅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煩惱熾火。四種魔道所不能壞。
  二明教智淨。以月光寬大勝於前地。但取月輪為喻也。四種風輪者出現亦有能持等四種風輪。非今四輪。以彼不是散壞風故。有散壞風復無四種。未見經論不敢定斷。且就義釋即四時之風。春曰和風。喻煩惱魔。順愛心故。夏曰炎風。喻於蘊魔。多熱惱故。秋曰涼風。亦曰金風。喻於死魔。果熟收殺故。冬曰寒風。喻於天魔。敗藏人善故。行四魔行即是魔道。
  此菩薩十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偏多。餘非不修。但隨力隨分。
  二別地行相。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六現前地。
  四結地名。
  菩薩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所作自在。一切聲聞所有問難無能退屈。能令眾生除滅我慢。深入緣起。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億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菩薩以為眷屬。
  攝報果中。言聲聞難問無能屈者。已知二乘地緣等故。
  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三願智果。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菩薩圓滿五地已  觀法無相亦無性  無生無滅本清淨  無有戲論無取捨  體相寂滅如幻等  有無不二離分別  隨順法性如是觀  此智得成入六地  明利順忍智具足
  第三重頌。二十二頌。分三。前十七偈頌位行。次四偈頌果位。後一結說。前中三。初二偈一句頌勝慢對治。二有十偈三句頌不住道行勝。三有四偈頌彼果勝。今初。
  觀察世間生滅相
  二中有三。初一句頌顯心境。
  以癡闇力世間生  若滅癡闇世無有  觀諸因緣實義空  不壞假名和合用  無作無受無思念  諸行如雲徧與起  不知真諦名無明  所作思業愚癡果  識起共生是名色  如是乃至眾苦聚
  次九偈一句。頌別明觀相。即為十段。第一有二偈半頌有支行列。
  了達三界依心有  十二因緣亦復然  生死皆由心所作  心若滅者生死盡
  二一偈頌攝歸一心。既云心滅則生死盡。故知不可唯約真心。以真妄和合是說依心。即真之妄既滅。即妄之真不無。故起信云但心相滅非心體滅。
  無明所作有二種  緣中不了為行因  如是乃至老終歿  從此苦生無有盡
  三一偈頌自業差別。
  無明為緣不可斷  彼緣若盡悉皆滅
  四半偈頌不相捨離。
  愚癡愛取煩惱支  行有是業餘皆苦
  五半偈頌三道不斷。
  癡至六處是行苦  觸受增長是苦苦  所餘有支是壞苦  若見無我三苦滅
  六一偈越頌第七三苦聚集。
  無明與行為過去  識至於受現在轉  愛取有生未來苦  觀待若斷邊際盡
  七一偈却頌三際輪迴。
  無明為緣是生縛  於緣得離縛乃盡
  八半偈越頌第九生滅繫縛。
  從因生果離則斷  觀察於此知性空
  九半偈却頌因緣生滅。
  隨順無明起諸有  若不隨順諸有斷  此有彼有無亦然
  十有三句頌無所有盡觀。
  十種思惟心離著  有支相續一心攝  自業不離及三道  三際三苦因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