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更兼神鬼欽崇
  初四句立志。金鑛舉喻。佛性真金。煩惱鑛穢。早使分離。佛性顯時。煩惱滅也。次四句成功。無生滅證真常。無我人明佛性。四恩有二義。三有從略說。後四句銷供。道業既成。堪可銷受人間供養也。福田二字喻說。堪為人間種福之田。言無相者。不作有為因果之想。即達三輪體空之意也。人間慶賀者。可謂一人得道。萬口稱賢。
  第三阿那含果。
  梵語阿那含。此云不還。亦云不來。亦云出欲淤泥。出欲淤泥者。謂欲界煩惱。二性繁雜。如淤泥不殊。今此聖者。已永離故。名為出也。不還之義。如下文明。然此那含。三界通說。有其七種。別辨成三。欲界一種。色界五種。無色界一。於四果中。第三果人。行相最廣者。以是有學位終故。
  進修三果三向  證得三分報身  三重身光出現  位同焰慧一般
  初三句例前第三果人位次。即與菩薩十地中第四焰慧地是同也。
  已出初禪二禪  又見三禪境界  此位諸漏已盡  生死永不沉淪  梵語阿那含果  此云更不往還  蟬蛻便歸寂滅  跳出煩惱火坑  一者壽等太虗  二者極樂無憂  三者不負檀越  四者不枉出家
  初二句所依土。三禪三天。一少淨。二無量淨。三徧淨。以此三天。為此位聖人報身受用之土。次十句對前顯勝。初二句直明。次二句翻梵。次二句喻顯。後四句成功。
  汝是教門祥瑞  令人稽首歸依  未成無上菩提  早是人間希罕  願君勇力修行  六通羅漢在近
  初二句稱讚。次四句勸進。
  第四阿羅漢果。
  阿羅漢是梵語。或言無翻。名含三義故。一曰不生。亦曰無生。二曰殺賊。三曰應供。含此三義。故存梵名也。
  進修四果四向  證得四分報身  四重身光出現  正是漏盡聲聞
  初三句例前。後一句證果。前位已云諸漏已盡。今云正是漏盡聲聞。豈不重繁。前約勝進說。今是自分說。漏亦多種。今方俱盡。即諸漏已盡等也。
  梵語阿羅漢果  此云應受供養  便有三明六通  草略為君解說  一者聲明不惑  二者色明眼辨  三者思明無疑  更有六通作證  天眼通而無碍  天耳通徹遠聞  他心通彼意念  宿命通記前生  漏盡通達無我  變化通得自由
  初二句翻梵成唐。應受供養。應字平呼。有三義。一應永害煩惱賊。二應受人天廣大供養。三應不受後有。今惟一義。人所熟聞故。第二位云。堪銷施主供養。今云應受供養。優劣非無。前以功業堪銷。今則正當職分。前但人間。今兼天矣。次十二句。具說三明六通。初二句總標。言三明者。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盡明。知三世故。說此三明。宿命知過去。天眼知未來。漏盡知現在。即六通中之三也。餘三不得稱明者。餘三劣故。身通但是工巧。天耳但聞聲。他心緣他別想。是故餘三但得名通。此如婆沙中說。次三句三明。却與適說不同。第一聲明。乃在五明之初。第二色明。義同天眼。第三思明。義當漏盡。然且強配。記主必別有據也。後七句說六通。於中初句總標。其次六句。句各一通。目連尊者。始得六通。即是此也。通之與明。經論皆異。並如智論第三廣說。恐煩不引。
  真是漸教小乘  理合一身自度  譬如驅羊拽車  獨自牽出火宅
  初二句誡勸。次二句喻明羊也。非是駕車之器。以表此位道力卑薄。未達大乘深妙。不堪為人法師。且可自度而已。
  報屬十三梵天  稱呼六通羅漢
  初句所依土。比前位之上。更增加四禪四天。為報身受用之土。言四天者。一福生。二福愛。三廣果。四無想。次句依德立號。
  第五辟支佛果。
  辟支佛是略梵語。具云辟支迦羅。此翻緣覺。下文與此唐梵影略也。言緣覺者。觀察十二因緣而悟道故。法華經云。為求緣覺者。說應十二因緣法。是此義也。或曰因緣起覺。故名緣覺。即是觀緣悟道之意。亦翻獨覺。出無佛世。無師自悟故。此有麟角部行之不同。避煩不錄。
  進修五果五向  證得五分報身  五重身光出現  現前五地一般  漸教二乘了畢  到此緣覺最尊
  初三句例前。次云現前五地一般。在菩薩十地中。第六現前地。今趲為第五位。此中不配初地故。已如向說。後二句結屬二乘之名。
  報屬十八梵天  此是大乘停半  獨覺獨自覺知  未可為人師範  猶如將鹿拽車  獨自牽出三界
  初句正明色界四禪。總有十八天。今云爾者。第四禪中。具有九天。前羅漢位云。報屬十三梵天者。自四禪中。第一天起。至四天而住。正當四界四禪十八天中。第十天起。至第十三住也。今此本是第四禪中。第五天起。至第九天而住。正當四界四禪中。第十四天起。至第十八天住也。二處之文。並舉末後一天為數。故云報屬十八梵天。如此則此位自有五天。為報身受用之土。言五天者。一無煩天。二無熱天。三善見天。四善現天。五色究竟天。通名五淨居天也。此是大乘停半者。以此十地。作大小一分時。前五是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