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內。戒冣在初。二離垢地。正表持戒。因地既云初從戒定慧修。所以取戒度為初位也。又況初歡喜地。表於布施。布施非出家人所尚。出家當以戒行為先。問大品中說乾慧十地第九菩薩地十名佛地。謂之三乘共十地法。何不用此。却將菩薩十地。增減立名耶。有此例否。答金剛十八住中。第十七證道住。配歡喜地。第十八上求佛地中。國土淨具足。方以第二離垢為第一。乃至以法雲為第九。等覺地為第十。與此例同。又菩薩十地攝佛因位。一乘三乘聲聞人天等。並在其中。故得引用。聖師立教。據自所證而說。不可拘其出處也。
  進修一果一向  證得一分報身  一重身光出現  一分塵垢去除
  言果向者。果乃酬於趣向之因。向者向於果。故合先向而後果。今不爾者。意在果故。修證果向。盖不同時。皆以苦集滅道。而為進修之本。如俱舍說。證得一分報身者。由是漸次十位滿後。稱為圓滿報身。故彌陀懺中。禮清淨海眾。總名滿分二嚴身者。即是從一至九。皆名為分。直至第十。方得稱滿。運心普禮。故云清淨大海眾也。一重身光出現。重字宜作上聲呼。即不輕之謂。若作平聲義者。一重兩重。以表重重之義。如云一燈二燈至百千燈。不妨後後益明也。一分塵垢去除。即是第二離垢地名也。到此位矣。法爾自知破戒有罪。故性不殺盜等。性本自然。不由人教。故云離垢。即離破戒之垢也。
  便超欲界六天  已得初禪小果
  六欲天者。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此之六天。未離欲心。故名欲界。今須陁洹已預聖人流類。已絕欲心。故云超越初禪小果。初禪非小果。小果得於初禪。初禪有三天。一梵眾。二梵輔。三大梵。言初禪者。禪有四界。此當第一。故名初禪。梵語禪那。此云靜慮。靜即定也。定能發慧。故經云。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以此三天。為初果人報身受用之土也。
  世間名利不求  煩惱客塵不染  終日持塵合覺  經中立作預流  已預聖人流類  諸漏未得盡除  更須七返人天  漸入有餘涅槃
  初三句對前顯勝。後三句對後彰劣。中二句正立果名。既入聖流。蠅利蝸名。終不介意。一切眾生。不成聖果者。皆由客塵煩惱所悞。今不染著。則自然背塵合覺矣。梵語須陀洹。此云預流。預者入也。流者類也。已預聖人流類故。言諸漏者。諸言不一。要略有三。謂欲漏有漏無明漏。漏者。煩惱現行。令心連注流散不絕。名之為漏。如漏器漏舍。深可厭惡。損污處廣。毀責過失。立以漏名。既未盡除。則人天未免。言七返者。七來人中。七生天上。如七步蛇。所螫毒力定故。前三果皆名有餘涅槃。故云漸入。
  恐為小器易盈  勿向人前誇道  誓求無上菩提  早達漏盡那含  便是生死彼岸
  初二句誡其自伐。後三句勸其進修。
  死時吉祥好相  直展一指示人  其屍不臭不壞  從來表法如然  得意生身此是  道臕迤邐增深  精進兼修助道
  吉祥好相。不受痾纏。坐脫立亡之謂也。一指示人。表得一果也。二果展二指。三果展三指。例此知之。其屍不臭不壞。表得初果故。故云從來表法如然。意生身有三種。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勢力任意故。二覺法自性性意生身。隨理自在。如意現生故。三種類俱生無作行意生身。即事無相隨機赴。意自在故。上皆望後佛為生死。望前不足。名意生身。今此義當第一種也。迤邐。次第漸進之義。助道有二義。通途言之。除此三乘十地為正道。外皆是助道。如日用六事法等。二則冣後頓教妙覺佛乘。是其正道。從初至九。皆助道。前義為優。何者。文云精進兼修助道。意云。精進之人。除此三乘十地之外。兼修百行。皆為助道。如壽禪師。一日行百八件方便等也。
  第二斯陀含果。
  斯陀含是梵語。此云住薄地。亦名一往來。且言住薄地者。謂此二果聖人。已斷欲界六品修惑。煩惱漸薄。故名住薄地。又名一往來。如本位說。
  進修二果二向  證得二分報身  兩重身光出現  便與發光相對
  初三句例上可知。言發光者。即是菩薩十地中。第三地也。
  惟是自覺自知  切莫誇逞外人
  果位聖人。權現凡身。與其同事者。意在攝生。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等。乃自覺自知之謂也。
  已起梵眾梵輔  便生色界二禪  此位諸漏未盡  凡夫習氣未除  更須一往一來  或生欲界天上  梵語斯陀含果  此云更一往來
  初二句對前顯勝。次二句對後彰劣。後四句正釋本名。色界二禪。自有三天。一少光天。二無量光天。三徧淨光。以此三天。為報身受用之土。不揀聖凡。皆有習氣。雖證果聖人。亦所不免。但有厚薄之殊。故今特以凡夫二字揀之也。或者。不定之辭。不定生於欲界天中。或生人間故也。更一往來。證成上義。
  切要安身寂靜  勿令俗事縈牽  精進波羅日用  早令金鑛分離  已見無生無滅  又知無我無人  正好著力修行  報答四恩三有  堪消施主供養  已成無相福田  不獨人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