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教也。作證訛集.崇行錄。是主論也。教受瑜伽。是宗呪也。放生呪食濟貧扶乏。是脩福也。其餘萬德萬行難以具述。且三時課誦是百丈已來諸方各剎住持大體。今指雲棲惟脩淨土。其猶見門墻未見堂奧而妄度人家財。不亦誣乎。矧彼之門墻亦非易窺者。今凡住雲棲者。或往隨喜者。皆不能深叩微妙。但見僧眾濟濟佛聲浩浩。退謂人曰。雲棲惟求生淨土。若有如古人撥草瞻風。便見雲棲有通天作用。辭海波騰。未易言也。
客曰。某惑于人言。失却雲棲和尚。因師所舉。自為恨也。然經云。念佛一聲能免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參禪之益豈能勝于此乎。
答曰。子莫錯解佛語。盖謂凡夫背佛。不念佛語。廣作業因。故於生死之際無有邊涯。譬如蕩子不念父母。流浪他鄉。受諸苦惱。無有返期。苟能一念思憶家山。漸覺迴途。承順慈親。受無量樂。眾生亦爾。其或發心念佛恩德。便隔凡流歸於聖域。豈曰一聲佛號便得如是。若然。則五逆強徒但心心造惡。口口持名。應無罪矣。何以善星比丘身親面佛。生陷泥犁。是知念佛一聲據其發心為語也。又佛者心也。昧心造業。果報無涯。其猶處夢。深成不覺。苟得悟心。大夢俄醒。黑業頓消。所謂八十億劫猶屬分限。不爾則虗唱無益。慢道佛語難信也。
客曰。都云念佛雖未極於成功。將來善種亦不虗廢。苟參禪得悟果超勝餘門。若不得悟心則光陰唐喪。空無所獲。為此人多念佛不欲參禪也。師以何旨定之。
答曰。梵語阿棃耶。此云含藏識。即第八識也。能含藏善惡種子。故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既云善惡之業悉皆不忘。況般若之緣而可忘耶。宗鏡云。般若有經耳之緣。法華有隨喜之德。蠎聞懺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物尚如此。況人而不如乎。永嘉云。吾早曾經多劫脩。不是等閒相誑惑。又高峯云。一生不就。三生必克。是豈欺人哉。若此般若因緣如空用其力。則一切諸法皆無其因。經教無文。不知何因有此語也。經載人食金剛少火燃薪等喻。明如皎日。不必辨也。子胡不信此而疑彼謬說耶。
客曰。師所發明無不了了。然教載成佛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廼得成佛。如舍利弗云。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乃名得真滅。今禪門但云見性便得成佛。都不言相好。何也。
答曰。經云。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否。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佛告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若然。則法華所言三十二相豈有相之相耶。何以故。身子智慧第一。不在空生之下。未必以相見之也。參禪悟心之士。無相尚不取。況有乎。
客曰。三十二相是非相者。可少無疑。然佛有無量神通三昧。乃至種種功德。備如華嚴。今禪門既稱成佛。何以不具如此法門也。
答曰。若論稱性門中。一切皆具。禽獸昆虫皆能辨事。況人而不具神通乎。但迷昧不知。非謂無也。所以云。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且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子能知乎。且如眼之放光也。森羅萬象洞鑑分明。混而不襍。分而不離。重重涉入。彼此互容。此不碍彼。彼不碍此。相入則一為無量。相即則無量為一。如月印千江。海吞萬象。曾無間然。此即華嚴普光明殿無障碍大總持神通三昧之門也。耳鼻舌身亦復如是。彼時法身大士領覽法身境界。各各充足無疑。二乘凡夫執認根塵。未能證得。故楞嚴會上揀選圓通。令人自悟。將六根優劣推求。如悟圓通。則知根根塵塵週遍法界。所謂眾生與佛本不相差也。嘗論之。如鳥之處巢也。人負而置之別林。彼林不窄。此巢不壞。鳥即驚云。不知何等大人將我世界取之置於何方。我未之知也。如淨名住不思議神力。斷妙喜世界置于娑婆世界。彼界不壞。此界不窄。本性如故。彼諸菩薩除補處者。其餘皆作是言。不知何人取我世界。如來願見救護。所謂不思議神力者。比夫負鳥巢者。何以異矣。又如蟻之負微物也。勢如泰山。合于眾力。極其志思。竟日不能數步。有人運土者。連蟻担之餘處。易如反掌。蟻即驚云。彼大人者具不思議神力也。能負世界過于不可思議世界。我等不知。誰能救之。夫彼起未曾有之驚。此即以為尋常之事。豈許蟻之思議可知。是豈不類不思議菩薩之神力乎。故永嘉云。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又龐居士云。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子所謂三昧者。一念不生。前後際斷。此即一行三昧。此是三昧王三昧。出生一切三昧也。苟能從此一念無為體上圓鑑萬機。即是海印三昧。隨機應變。事理無碍。即是獅子遊戲三昧。證此一心得決定解。一切不疑。即是師子無畏三昧。運決定法。稱機適教。巧盡三乘。即是現一切色身三昧。故法華云。妙音菩薩現一切色身三昧者。以妙音聲為能應之機也。觀音菩薩現三十二相者。以妙觀心為所應之機也。揀能非所而曰妙音者。以其不二之音稱適無虧。豈非妙乎。揀所非能而曰觀音者。本不自觀以觀觀機。豈非觀乎。群機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