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者自知。巖頭道。如水上葫蘆相似。捺著便轉。殊不消絲毫氣力。曾有僧問洞山。文殊普賢來參時如何。山曰。趕向水牯牛隊裏去。僧曰。和尚入地獄如箭。山曰。全得他力。洞山道。何不向無寒暑處去。此是偏中正。僧云。如何是無寒暑處。山云。寒時寒殺闍黎。熱時熱殺闍黎。此是正中偏。雖正却偏。雖偏却正。洞下有石女木馬。無底籃。夜明簾。死蛇等。十八般。皆明正位。
萬松秀禪師曰。睦州云。裂開也在我。揑聚也在我。問裂開。便提起一絡索。問揑聚。便斂手而坐。雖然收放自如。大似被他使喚。洞山斥為話作兩橛。缺針斷線不見道。恁麼道則易。相續也大難。直須當存而正泯。在卷而彌舒。鈎鎖連環。謂之血脉不斷。
藥山一宗。實難紹舉。雲巖掃地。塵埃亘天。洛浦服膺。稱冤不已。好在無舌人解語。無手人行棒。直饒棒喝交馳。只得傍提一半。
後序
新豐創立五位。發明正中妙挾之旨。雖僅僅數言。而造道之方。接人之用。靡不畢備。造道則功位互明。而極於功位俱泯。接人則君臣互用。而極於君臣道合。大都剪諸見之稠林。截萬端之穿鑿。必底於閒名謝滅之境而後已。豈比乎儱侗之狂禪。廉纖之曲學。而混濫祖庭哉。但此法宜為知有人說。不宜為不知有人說。以知有人不滯言詮。雖說事說理。總成向上境界。不知有人專滯言詮。雖重玄複妙。總墮今時窠臼。所以闡提炤云。吾家立五位為宗。往往人以理事明。以寂照會。以能所見。以體用解。盡落今時。何得名為教外別傳之妙。生死路頭。那箇是得力處。總不恁麼時如何。卜度即不中。觀此豈可令門外遊人窺瞷於其間哉。古來諸尊宿。俱深秘室中。不敢輕有流布。至宋之末造。始顯行於世。然既非真正師承。各以己意揣摩。指鹿為馬。呼南作北。競相傳習。甚且偽譔諸書。簧鼓後學。後學未達。躭之不已。謂此可以得洞上宗也。不知正如狂子執鴆毒為茶飯。非獨不能療其饑渴。且有傷生滅性之慘。不亦愚乎。癸未之冬。予見少林所傳曹洞宗旨緒餘。謬妄殊甚。因思欲止之而不能。欲正之而弗得。亦將任其謬謬相傳於不窮乎。則予心又安能忍也。乃為作洞上古轍二卷。以私詔學者。甲申春。稿成。而未及訂。至今戊子之夏。乃取前稿。再四訂定。嗚呼。予豈得已哉。昔有僧問大洪恩曰。三玄三要即不問。五位君臣事若何。師曰。非公境界。曰恁麼則石人拊掌。木女呵呵。師曰。杓卜聽虗聲。熟睡饒譫語。曰若不上來伸此問。安能得見少林機。師曰。放過即不可。隨後便打。予謂識得大洪意。方可閱是書。不然。葛藤窠裏。纏絆殺人。切莫怪老僧好。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二十八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穴/(爿*臬)]言
序曰。虗空世界。一夢場也。三乘四教。一夢法也。諸佛眾生。一夢中人也。夢中之人。據夢場受夢法。又安保其不夢夢乎。故有夢中而言其不夢者。正大夢者也。有夢中而知其為夢者。有夢中而求出乎夢者。均之未離乎夢者也。忽然破夢而出。則夢場夢法。與夢中人一切銷隕。惟此元明圓照自在。本未嘗夢。亦未甞覺。咄。此亦夢話也。荷山野衲。大夢不醒。狂心未歇。乃作[穴/(爿*臬)]言。喋喋不休。旁人聽之頗成倫次。錄而藏之。私相傳習。皆夢事也。客問誰為不夢者。曰這騃漢。又白日作夢去也。
旹崇禎壬申秋菊月題於荷山精舍
道本玄妙。而玄妙不是道。有玄妙可說。則玄妙亦法塵也。道本平常。而平常不是道。有平常可安。則平常亦法塵也。道本無心。而無心不是道。有無心可證。則無心亦法塵也。道本自然。而自然不是道。有自然可宗。則自然亦法塵也。葢有可說。有可安。有可證。有可宗。則言思未絕。能所不忘。非妄而何。是故智者不作諸見。
世俗以根自是根。塵自是塵。特因相遇而起用者也。我佛則謂根本無根。因塵發根。塵本無塵。因根現塵。正如離明暗二塵。更於何處有見。離動靜一塵。更於何處有聽。是根必因塵發明也。又如木人見花鳥。更於何處有色。木馬聽鼓吹。更於何處有聲。是塵必因根現亦明也。塵既因根。則塵無實體。根既因塵。則根亦無實體。根塵交虗。但妄有因緣。妄起諸用而已。迷者不達。執根塵為實有。是為法執。執根為己。執塵為彼。是謂人執。二執起而美惡生。美惡生而見思起。見思起而業道成。業道成而果報彰矣。智者了達根塵本空。則彼我不計。彼我不計。則美惡不生。美惡不生。則見思消落。見思消落。則常光自圓。常光自圓。則耳可視。眼可聽。六根無不互用。極而言之。則根根塵塵。皆徧法界。又何窒礙之有哉。由是觀之。祇此根塵。迷之則成縳。悟之則成脫。經云。根塵同源。縛脫無二。又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佛法雖多。數語盡之矣。
佛氏有無二義。與世俗迥別。故世俗少有信者。佛所謂有。必其歷劫常存。不可少損者。謂之有。佛所謂無。必其刻刻不住。不可常存者。謂之無。故佛之所有。天下莫能無。佛之所無。天下莫能有。乃究竟之實法也。若有質有名謂之有。無質無名謂之無。此世俗之有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