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26-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明-释智旭-第36页

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
  满法。谓一实境界圆满无分别法也。信满法故。观行卽佛。解满法故。相似卽佛。证满法故。分证卽佛。功德行满足故。究竟卽佛。性恒平等。故皆名佛。修分明昧。故说有四。圆家之渐。渐无不圆。天台六卽。盖本诸此。除慢除怯。尽美尽善之法门也。二别释竟。
  (庚)三简修二。初简三种人。二示十种相。(辛)今初
  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方便信解力故。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憍慢。为禅所缚。退求世间。二者无方便信解力故。依禅发起偏厌离行。布怯生死。退堕二乘。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梦如幻等。虽获世间诸禅功德。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卽涅槃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
  上明修出世间无相禅者。速能成就三忍四佛。今简修学世间有相禅者。则有三种差别。欲人先学大乘进趣方便。依于一实境界而修信解。庶不悞堕世间及二乘也。言有相者。卽是十二门禅。所谓四禅四等四无色定。皆有境相可攀缘也。贪受诸禅而生憍慢。名增上慢。甫伏欲界思惑。仍起上界思惑。暂离欲缚。仍被禅缚。故遂违远菩提。退求世间色无色界果报乐也。依禅发起偏厌离行者。谓由证得初禅等故。定心观察三界过患。见生死苦。断烦恼集。欣涅槃灭。修永离道。不复发起大悲方便也。若依一实境界以为最初方便。习学奢摩他毗婆舍那不二止观。则知一切诸法。唯心想生。皆如梦幻。当体不实。何容于此梦幻之法。而生坚著。生布怯耶。是知无方便信解者。贪著诸禅。则成生死有相。依禅起厌。则成涅槃空相。若有方便信解者。游戏诸禅。禅不能缚。卽生死之有。便是实相之有。深观涅槃。亦不取证。卽涅槃之空。便是第一义空。实相之有。有无有相。第一义空。空无空相。一一皆成无相禅矣。
  (辛)二示十种相
  如是修学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成就相应。不错不谬。何等为十。
  此明不论修学无相有相诸禅。并须知止十种相门。方能成就不错谬也。若不得此十门意者。世间初禅。尚难成就。况出世间上上禅耶。若得此十门意。则一切禅定之业。无不具足摄取成就。
  一者摄念方便相。
  此如天台止观所明二十五前方便也。不论修学世出世禅。并须具之。一具五缘。二诃五欲。三弃五盖。四调五事。五行五法。幸自细简摩诃止观禅波罗密等书。
  二者欲住境界相。
  此是内方便之初门。谓或系缘止。或制心止。或体真正。必各各有所观境也。
  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此是内方便中初学安心法也。随所观境不令昬散。坐起则知出相。坐时则知入相。
  四者善住境界得坚固相。
  此是内方便中已得安心法也。且如修安般者。则心善住于出入息。乃至修体真者。则心善住诸法空等。
  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趣相。
  且如修安般者。已得欲界粗住。转求细住。乃至修体真者。历观诸法无不空也。
  六者渐得调顺。称心喜乐。除疑惑信解。自安慰相。
  且如修安般者。证欲界定觉心明净。与定相应。定法持心。无分散意。乃至修体真者。了了信解诸法本空也。
  七者尅获胜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
  且如修安般者。从未到定。泯然虚豁。失于欲界之身。始证初禅八触。或动或痒。或凉或暖。或轻或重。或澁或滑。随发一触。则有十种善法功德相应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故云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也。乃至修体真者。发得初禅。与法空理少得相应。觉知利益也。
  八者转修增明。所习坚固。得胜功德。对治成就相。
  且如修安般者。已发初禅。五支成就。所谓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支。不退不转。对治欲散。具足成就初禅功德。乃至修体真者。空理增明。断诸有结也。
  九者随心有所念作。外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
  且如证初禅者。能起二种变化。谓初禅化。欲界化证二禅者。能起三化。证三禅者。能起四化。证四禅者。能起五化。共名十四变化。乃至证体真者。能起六神通也。
  十者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
  且如证初禅者。若更异修四禅四等四无色定。并及观练熏修一切诸禅。无不依于所得初禅而起方便。乃可次第成就。既成就已。乃能出入随心。既随心已。乃能超越自在。又如已证体真止者。或更异修方便随缘止。乃至息二边分别止。亦无不依于所得体真止而起方便。乃能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也。
  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
  纵令修学唯心识观真如实观出世无相禅者。亦必有此十种次第相门。方获成就。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