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決生淨土。其禮佛人數千。亦有竟不見者。後囑眾人。當於安養。起增邊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又云。汝等此時能見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而亡)。
啟芳圓果 聞鍾往生
(徃生傳云。唐初州僧啟芳圓果二法師。精心觀想淨土。後五月。於觀想中。同覺身臨七寶大池。間有大寶帳。身入其中。見觀音勢至坐二大寶蓮華。下有蓮華。彌滿千萬。見阿彌陀佛。從西來坐一最大蓮華。迭出光明。相照芳等。禮佛問云。閻浮眾生依經教念佛得生此不。佛云。如念我名。皆生我國。無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聞。釋迦佛與文殊菩薩。稱讚淨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寶階。第一道純白衣。第二道僧俗相半。第三道唯僧無俗。佛指之謂。芳等云。此皆南閻浮提念佛眾生。遂生於此。汝宜自勉。芳果既寤。歷與其徒言。後五月二人無病。遽聞鍾聲。他人不聞。芳果云鍾聲乃我事。頃刻二人同終)。
台州懷玉 金臺往生
(徃生傳云。懷玉丹丘人。注想淨業。近四十年。天寶元年。玉念佛間。忽見西方聖眾。數若恒沙。中有一人。手擎銀臺前以示玉。玉曰。如玉者。本望金臺。何為銀臺耶。臺乃隱。人亦隱。於是彌加精苦。至三七日。向之擎臺者。復來告云。法師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又云。上品徃生必先見佛。可趺坐以俟佛。來未旋踵間。異光照室。又三日。異光再發玉曰。若聞異香。我報身即盡。次日書偈云。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我經十劫修道。來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願離娑婆歸淨土。偈畢。香氣。四來弟子有見佛與二菩薩共乘金臺。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下迎玉。玉恭敬合掌。含笑長歸)。
相州道昂 樂西往生
(續高僧傳第二十卷云。唐相州寒陵山釋道昴。未詳姓氏。志結西方。願生安養。後自如命極。預於春首。告諸有緣。至八月初。當來取別。未測其言也。期月既臨。一無所患。齋時即陞高座。身含奇相。爐發異香。援引四眾。授菩薩戒。詞理要切。聞者寒心。於時七眾圍繞。昂目高視。乃見天眾繽紛。絃管繁雜。空中有清音遠徹。告於眾曰。兜率天樂。下迎昂公。昂曰。天道乃生死根本。由來非願。我常祈心淨土。如何此誠不從遂耶。言訖。便覩天樂上騰。須臾還滅。便見西方香華伎樂充塞如團雲。飛湧而來。旋環頂上。舉眾皆見。昂曰。大眾好住。今西方靈相來迎。事須聞徃。言訖。但見香爐墜手。於高座上。端然而終。即貞觀七年八月也)。
隋二沙彌 同時往生
(徃生傳云。隋并州文水縣開化寺。有二沙彌。其少者語其長者言。兄作淨土業。莫閑過日。其長從之。同念阿彌陀佛。纔經五年。其長沙彌先死。徃生淨土。見阿彌陀佛。坐百寶蓮華。作紫金色。既瞻禮已。不勝忻慶。即白佛言。弟子有一小同學。今在閻浮提中。同作行業不委。得生此土以不。世尊報言。汝本無心。念吾名號。是彼教汝。汝既得生。彼何疑矣。放汝還去。勤行淨業。正念我名。三年已後。共彼同來。遂即還活。小沙彌聞。悲喜流淚。不捨晝夜。專心念佛。既至三年。二沙彌心眼開明。即見彌陀與諸聖來迎。大地震動。又見天花遍滿虗空。此二沙彌見已。忽然無病。一時命終。同徃淨土。大業十二年也)。
明州可久 報信往生
(徃生傳云。明州僧可久。常誦法華經。故號久法華。平生修淨土業。元祐八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却還。說淨土事。興十六觀經所說一同。見蓮華臺。皆標合生者姓名。一紫金臺標云。大宋城都府廣教院熏法華。已坐其中。又以金臺標云。明州孫十二郎。合生其中。又一金臺標云。久法華。又一銀臺標云。明州徐道姑。語訖復化。去五年。徐道姑卒。異香滿室。又十二年。孫十二郎卒。天樂盈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僧眾往生。今為僧者。當自念云。我為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分事不應。如此汩沒塵俗。一日大限到來。有何倚賴。雖作世善。不免輪迴。如修淨土。速脫生死。面見彌陀。方是出家事畢。又轉以化人。以己為名僧。必信從其言。所為利益無有窮已。必上品往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拘樓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明炎佛 南無牟尼佛 南無妙華佛 南無華氏佛 南無善宿佛 南無導師佛 南無大臂佛 南無大力佛 南無宿王佛 南無修藥佛 南無名相佛 南無大明佛 南無炎肩佛 南無照曜佛 南無日藏佛 南無月氏佛 南無眾炎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無憂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長安淨真 授記往生
(徃生傳云。唐長安尼淨真。住積善寺。衲衣乞食。一生無嗔。誦金剛經十萬遍。專精念佛。顯慶五年七月染疾。語弟子曰。五日內。十度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僧眾不可稱數。如來放光。照吾身及室內。咸皆洞明。又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