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見極樂國土莊嚴之事。寶樓閣池。雜色蓮華。開敷水上。金沙德水。諸天童子遊戲池中。聞殊香芬郁。亦見紫金臺。聞天音樂。千萬諸佛皆真金色。與吾授記。當得作佛。吾得上品徃生。言訖。跏趺而逝。光照一寺)。
丹陽道瑗 佛現往生
(徃生傳云。劉宋丹陽尼道瑗。少聰悟。成戒之後。研味三藏。尤得其要。大造佛像。以廣福業。又造金無量壽像一軀。願憑其福。接置西方。明年夏四月十一日。像於眉間。大放光明。照寺內盡。如金色。於金色中。無量壽佛與瑗記曰。汝捨此報。必遂依我。當善護持。勿生疑慢。瑗得其記。彌增感悅。於其月望日。就其像前。端坐入滅)。
洛陽悟性 中品往生
(徃生傳云。尼悟性。浴陽人。於衡州。遇照闍梨。發願念佛。因大曆六年入廬山。忽病。聞空中音樂。尼曰。我得中品上生。見同念佛人。西方盡有蓮華也。身皆金色。時年二十四)。
尼大明月 聞香往生
(徃生傳云。汾州平遙度脫寺。名尼大明月師。玄中寺綽禪師。學念佛三昧。以為真極。每欲稱念阿彌陀佛。必換淨衣。口含沉香。燒眾名香。熏所居室。三年不斷。臨終舉寺。咸覩聖眾。奇光光中。聞沉水香。尋卒)。
今日道塲同業大眾。如上所說。尼眾往生。今為尼者。當發願云。常奉三歸。恒除五障。又能精心觀想。不久見佛。此報身盡。必定往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 南無西方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彌勒佛 南無提沙佛 南無明耀佛 南無持髻佛 南無功德明佛 南無示義佛 南無燈曜佛 南無興盛佛 南無藥師佛 南無善濡佛 南無白毫佛 南無堅固佛 南無福威德佛 南無不可壞佛 南無德相佛 南無羅睺佛 南無眾主佛 南無梵聲佛 南無堅際佛 南無不高佛 南無作明佛 南無大山佛 南無金剛佛 南無將眾佛 南無無作佛 南無珍寶佛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烏長國王 見佛往生
(徃生傳云。烏長國王。萬機之暇。謂群臣曰。朕為人主。不免生老病死無常之苦。六趣輪迴。誰分貴賤。聞西方佛國。誓願棲神。於是日夜。精勤念佛行道。廣行布施。利樂眾生。每日設一百僧齋。王與后妃。親手行食。時請名僧。咨扣妙法。三十餘年。精專無替。一日宮中見彌陀佛西方聖眾來迎。祥瑞不一。端坐示滅。神色怡悅)。
學士張抗 持課往生
(徃生傳云。晉翰林學士張抗平生積善。信重佛門。誓課大悲心十萬遍。願生西方。課畢。年遇六十。忽寢疾。唯念阿彌陀佛。謂家人云。西方淨土。元只在堂屋西間之內。阿彌陀佛座蓮華上。翁兒在蓮華池。金池地上。禮佛嬉戲。言訖。念佛而亡。翁兒乃孫子名。方三二歲而亡矣)。
晉劉遺民 摩頂往生
(徃生傳云。東晉逸士。劉程之。字仲思。號遺民。依遠公共修淨土。專坐禪。作觀想法。方半歲。即於定中。見佛光照耀。又地皆金色。居山十五年。末年又於想念佛中。見阿彌陀佛身紫金色毫散照。埀手下接。以臨其室。程之慰幸。悲泣自陣曰。安得如來為我摩頂。以衣覆我。佛乃為摩其頂。引袈裟以覆之。他日想念。又見身入七寶大池。蓮華清白相間。其水湛湛。如無邊岸。中有一佛。頂有圓光。[离-禸+月]有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程之飲水。甘美盈口。乃還猶覺。異香發於毛孔。乃曰。淨土之緣至矣。廬阜諸僧皆來會。程之對佛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復供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以至十方佛菩薩眾。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祝畢。與眾話別。面西端坐。斂手氣絕。年五十九)。
信士牧鄉 執幡往生
(徃生傳云。唐信士鄭牧卿。榮陽人。舉家奉佛。母及姊妹同祈淨方。至開元二十一年。因疾困篤。有醫人及同道者。咸勸喻謂。且進魚肉。以救羸軀。痊復之後。修持淨戒。不亦可乎。牧卿曰。噫如此浮生。縱因葷穢而得痊乎。終歸磨滅。不奉佛禁。而惜微命何為。確然不許。遂嚴佛事。手執幡脚香爐。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復作是言。丈夫一心不退。願徃西方。奄然長徃。異香充庭。隣里共知。舅氏夢寶池花敷。見牧卿合掌趨上。時當五十九)。
京兆房翥 勸化往生
(彌陀感應圓云。唐房翥。京兆人。暴死至陰府。見閻羅王。王曰。據案簿君。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君承此福。亦合生淨土。故來相見。翥曰。先許金剛經萬卷。巡禮五臺。未欲徃生。王曰。誦經巡禮。固為好事。不如早生淨土。王知意不可奪。乃放還。以此知勸人修者。非徒徃生。又感動幽冥也)。
宋郡希文 神遊脫難
(龍舒文云。鎮江郡彪。字希文。為士人時。夢至一官府。人皆稱安撫。彪自喜曰。豈非予及第後作安撫乎。行至前見一宮員。問曰。汝知汝未及第。因不對曰。不知令引彪去。看見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