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也。顯無為而治。自然轉移。非若銀輪現治。銅輪施政。鐵輪揚武而後治也。七寶者。晉本華嚴云。金輪寶。名勝自在。象寶。名青山。紺馬寶。名勇疾風。神珠寶。名光藏雲。主藏臣寶。名大財。玉女寶。名淨妙德。主兵臣寶。名離垢眼。謂之七種王寶。得此七寶。作轉輪王。飛行自在。王四天下。可謂福之至也(又有四德。一大富。二端正姝好。三安隱無病。四長壽)。如此福德。尚墮苦報。未知出期。況無福而不勤懺悔乎。
  四空果報。三界極尊。福盡還作牛領中蟲。況復其餘無福德者。而復懈怠。不勤懺悔。此亦譬如抱石沉淵。求出應難。
  上舉人中之極。此舉天中之極。謂無論輪王。即四空天命終。亦不免苦報。雖居三界極尊之位。其福既盡。還作牛領中虫。況其餘人道。不及輪王。無福德者。既乏福德。又多罪垢。反懈怠。不精勤求懺耶。誠如抱石(云云)。四空天。是無色界。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三。無所有處天。四非非想處天。證四空果報。為三界極尊。淪生死苦如沉淵。空身沉淵。已是難出。況抱石而不捨。欲求自出。亦甚難也。顯生死垢軀。現是難脫。更造重罪而不懺。又不藉聖力。欲求自拔。必甚難也(還。義應讀旋。速也。應。時本作良。非。沉淵。與上沉溺至大海句呼應)。
  第三觀我自身。雖有正因靈覺之性。而為煩惱黑暗叢林之所覆蔽。無了因力。不能得顯。
  三。自身觀行。文具三佛性義。一正因(是住自性佛性)二緣因(是引出性佛性)。三了因(是至得果佛性。妙玄云。有心者。皆得作佛。即法身種。謂之正因。一切舉手低頭。即解脫種。謂之緣因。一切世智。三椉解脫心。即般若種。謂之了因。大經云。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無上菩提。如石出金)。今文正因者。正由此慧除癡。得法身故。自身有三。慧身。玅法身。應一切身(大椉法界論云。眾生法身。既與功德相應。何故無有如來德用。應知此如蓮華未開。諸惡見葉共包裹故。亦如金山。被瞋恚泥所封著故。又如虗空。被愚癡雲之所蔽故)。煩惱能障本有靈覺之性。如黑暗叢林能覆日月之光。了義者。法身。是本真之理。不生不滅者。但煩惱覆之則隱。智慧燭之則顯。又了有二義。一了斷義。般若能了煩惱空故。二顯了義。能顯法身故(大經云。了因者。猶如燈明。照了于物。緣因。即施戒等五。與般若為資緣故。資彼正因力。斷惑成菩提也)。
  我今應當發起勝心。破裂無明顛倒重障。斷滅生死虗偽苦因。顯發如來大明覺慧。
  此時不發勝心。更待何時。故云今應當等。勝心。即前七種心。及四行中前二。勝心一發。則黑暗之蔽自開。一起。則靈覺妙性自顯。無明。如鐵圍城。藉勝心能破。如網罟。仗勝心能裂。又無明有四十二品。為本性之障非一層。故云重。是生死苦果之因也。偽。是假意。前云虗假。虗則非實。假則非真。言本靈上無真實生死因之無明。及生死果之苦報也(修懺要旨云。滅障如翻大地。草木皆枯。顯德如照澄汪。森羅盡現)。如來者。法身也。覺慧。是無上菩提之因心。即當人不動不變之心體。即覺字本不可得。不過借以破眾生之迷耳。覺慧顯照。如日月大明。始悟生本是佛。如川有珠而不枯。山有玉而增潤。
  建立無上涅槃玅果。
  涅槃有四。一。自性清淨涅槃(一切眾生平等共有。即真如理也)。二。有餘涅槃(二椉雖斷煩惱。未除餘習。故是有餘)。三。無住涅槃(謂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四。無餘涅槃(謂煩惱既盡。餘習亦滅故)。今指無餘無住。即是出世第一義諦。故云無上。既是出世第一。故為妙果(大經云。一切善業。是涅槃因。因有二。一近因。即三解脫門。二遠因。即無量世所修善法。又云聽法因緣。得近大涅槃。以開法眼故。如世三人。一。無目。二。一目。三。二目。無目者。常不聞法。一目者。雖暫聞法。其心不住。二目者。專心聽受。如聞而行。故聽法因緣。亦得近。能生大明覺慧故。華嚴經云。智入三世而無來徃。即大覺涅槃。此是智不能入。愚不能昏境界。問。世出世間俱有涅槃義不。答。大經云。如人飢餓。得少飯食。如病得差。如人怖畏。得歸依處。如貧人獲七寶物。得已。皆得安樂。如是安樂。即世間涅槃。乃至如來常樂我淨。即大涅槃。今人不得涅槃何故。答。大經云。無量眾生應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亂其心故不得。又多喜教化。其心怱務。不能得定。故不得現。問。佛于十五夜涅槃何故。答。有十一事。一。能破闇。表能壞無明大暗故。二。令眾生見道非道。表演說正道邪道。三。令眾生見道邪正。表開示生死邪險。涅槃平正。四。除鬱蒸。得清淨樂。表令人斷三毒熱。五。能破螢火高心。表壞外道光明。六。滅一切賊盜之想。表破煩惱結賊。七。除眾生畏惡獸心。表除畏五蓋心。八。能開敷優鉢羅華。表開敷眾生種善根心。九。合蓮華。表覆眾生五欲心。十。發行人進路之心。表發起眾生進修趨向大涅槃行。十一。令眾生樂受五欲。多獲快樂。表令眾生樂修解脫。故當望夜耳)。
  第四觀如來身。無為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