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釋妄心(夫有)二釋真心(二)
初明即妄之真(有無)二顯即體二用(二)
初正明體用(夫無) 二結用歸體(因謂)
三引經證成(故經) 四結顯不二(此無)
三責問非真答(四)
初汎敘迷真(二)
初敘迷情(而今) 二明執教(是以)
二推釋玄旨(二)
初推(何者)二釋(三)
初標真境(萬物) 二示迷悟(不可) 三明智照(是以)
三引經證成(故經) 四結責情執(此攀)
四返詰玄旨答(二)
初推有無(二)
初標意(請詰)二推詰(三)
初求有不成(夫智) 二推無不是(世稱) 三顯非有無(且無)
二顯玄旨(三)
初引經標玄(故經) 二推釋玄旨(何則) 三結勸尋玄(是以)
二照用空有同時答(二)
初略牒前問(又云)二正答所疑(二)
初直敘疑情答(三)
初敘問乖真(談者)二示其正義(四)
初引經立義(經云)二悟惑對釋(二)
初敘迷情(若如) 二示正義(是以)
三結顯所以(故知) 四會通前義(是以)
三結責所問(以此)
二就解推破答(三)
初敘錯解(恐談) 二勸探玄(若能) 三責所執(聖心)
三雙非是當悟惑答(四)
初牒前領問(又云)二縱奪而答(二)
初縱其所悟(若能)二奪其所執(二)
初正明(但恐) 二徵釋(何者)
三顯示正義(是以) 四結責非問(乃曰)
三結勸探玄○
○三結勸探玄(文三)
初言迹迷悟(二)
初明迷則生執(夫言) 二顯了則造玄(而言)
二舉善達人(是以) 三結顯玄微(至理)
○第三明理智不二顯證一(分二)
初表文(二)
初表題(上涅)二表文(三)
初總歎王德(僧肇)二敘述宗由(四)
初歎至理深玄(涅槃)二敘重恩謙感(二)
初敘恩感遇(肇以) 二謙力寡微(肇才)
三歎秦王明悟(而陛)四序答旨幽深(二)
初正明(一日) 二美歎(斯乃)
三奏聞作意(二)
初明作意(二)
初暫前義幽深(然聖)二助末章高判(二)
初敘判斥之義(論末) 二伸述作之懷(今演)
二乞指授(若少)
二論文(二)
初題目(涅槃)二本文(二)
初標章(九折)二正論(三)
初一章開宗定義(二)
初章名(開宗)二本文(二)
初陳宗序意(二)
初陳宗(二)
初引經總標(無名)二依經釋義(三)
初翻名釋涅槃(秦言) 二就理釋無名(斯蓋) 三約應顯假名(而曰)
二序意(余甞)
二立義推宗(三)
初標宗敘義(三)
初明體超數表(夫涅) 二明比量難求(然則) 三示現量所以(所以)
二引教推窮(二)
初引教明深(經云)二推窮顯妙(二)
初總釋(尋夫) 二推釋(何者)
三結示深玄(三)
初結難測(然則) 二結平等(恬焉) 三結超情(斯乃)
次十八章問答推窮○ 後一節總結大意○
○次十八章問答推窮大分為(三)
初三就真應明等解(三)
初真應異同辨(二)
初敘應疑真問(二)
初章名(覈體)二正問(二)
初序問(有名)二立問(三)
初陳有餘相(二)
初牒名述相(三)
初牒名(有餘)二述相(五)
初果德已圓相(謂如) 二因行已滿相(積萬) 三利他益物相(啟八) 四二智常行相(窮化) 五將欲示寂相(將絕)
三結名(此有)
二引經證成(經云)
二陳無餘相(二)
初牒名述相(三)
初牒名(無餘)二述相(二)
初總陳(謂至)二別陳(四)
初徵釋所因(何則) 二引證因起(經曰) 三正明滅相(所以) 四引喻以況(其猶)
三結名(此無)
三雙結正難(二)
初雙結有無(然則)二牒前正難(四)
初牒前難(而曰) 二舉喻難(無異) 三詰責難(子徒) 四結無益(靜思)
二真應異同答(二)
初章名(位體)二正答(三)
初敘難非真(二)
初翻前疑(二)
初破前疑(無名) 二遣前執(而存)
二示真應(二)
初明應化非真(難序) 二示正觀真體(子獨)
二正明位體(三)
初標宗顯義(二)
初標宗(三)
初引經(放光) 二釋意(然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