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
  夫戒解行向。必從願起。乃生淨土。何謂為戒行人。既修三昧。若不持戒。雖有信心。為彼世間惡緣雜染。相侵相奪。塵勞難遣。毀壞法身。令解人邪。不得往生。經云。若一日夜。持沙彌戒。持具足戒。即得往生。故必當持戒也。何謂為解行人。修此三昧。求生極樂。若不以此深慧妙解。知淨穢兩土。東西敵立。真實不謬。又知即此淨穢兩土。全具我心。不離當念。從何法修。可得生彼。經云。讀誦大乘。解第一義。乃得往生。故必當正解也。何謂為行。行人求生淨土。慧解既正。則必依解立行。六時行道。三業無虧。直進不退。決期生彼。經云。修行六念。迴向發願。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故必當立行也。何謂為向。行人欲必往生。於如是戒解行等所生功德。及今一切時處。與無始來。大小善根。一一回向淨土。臨終乃得決生。經云。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譬如辦事於家。歸家得用。故必當發迴向也。此四大法門一句之義。能攝一切善法。譬如四時成實糓果。各得其要。失一不成。此四法門亦復如是。若失其一。三昧不成。

五敬(甘露疏)
  恭敬修法有五。一敬有緣尊佛。行住坐臥及便穢等皆護西方。二敬有緣像教。設彌陀像及持其教。三敬有緣師友。恭敬親近故。四敬同學人。即同修淨業者。互相勸益故。五常敬三寶。是彼生勝緣故。如此敬修。決定往生。

五不退(淨土十疑論)
  一大悲攝持不退。謂眾生得生淨土者。以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不捨。故得不退轉也。二佛光照燭不退。謂眾生得生淨土者。常被佛光照燭。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長。而不退轉也。三常聞法音不退。謂眾生得生淨土者。聞諸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無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轉也。四善友同居不退。謂眾生得生淨土者。以由彼國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內無煩惱惑業之累。外無邪魔惡緣之境。故一生之後。即不退轉也。五壽命無量不退。謂諸眾生得生淨土者。即得壽命無量。與佛菩薩。平等無二。故一生之後。即不退轉也。

五念門(天親論)
  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若具定得往生。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志。恭敬合掌。香花供養。禮拜彼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餘禮故。二者口業讚歎門。所謂專憶讚歎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三者意業憶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惟除睡時。恒憶恒念恒想恒觀此事等故。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業四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五者回向門。所謂專心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凡聖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之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眾生共之。回向彼國故。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迴入生死。教化眾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是名迴向門。

五惑(長蘆賾禪師說)
  修行緣具無。若西方淺信之人。橫生疑謗。竊甞論之。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喧煩。慕蘭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殷勤讚歎。而娑婆眾苦。何止俗舍之喧煩。極樂優游。豈直蘭若之寂靜。知出家為美。而不願往生。其惑一也。萬里辛勤。遠求知識。發明大事。決擇死生。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願力洪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欲見佛。其惑二也。叢林廣眾皆樂棲遲。少眾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此土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沈睡眠。常居太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壽命無量。一託蓮苞。更無死苦。相續無間。直至菩提。可謂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定可期。而流轉娑婆促景。迷於淨土長年。其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應。便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耽戀娑婆。掩目空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犂。不知自是。何人擬比大權菩薩。其惑五也。

五不可思議(澫益法師說)
  信願持名。徑登不退。有五不可思議之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故。二即於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故。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故。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故。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故。

五少不得(淨土晨鐘)
  今幸值得意時不肯念。到失意時少不得念。順境時不肯念。到逆境時少不得念。無疾痛時不肯念。到病篤垂死時少不得念。強壯時不肯念。到衰暮時少不得念。縱眼光垂瞑時不肯念。到轉身入木。殯埋薦度時少不得念。呼吸尚存。不知不覺。忽然口中念出。佛來還算。與佛有緣。只怕七尺忽橫。三寸易斷。這句佛要念竟不及耳。所以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