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結。
故初後俱善立義成矣。
此結答釋難也。
△次一門明事造方融事者對理而言方者對本而說承前理性本具而來惟其理性本具故能事造相融也言事造者以身土緣起屬事故言事造也此自分二初標。
二身土緣起門。
前門約性以明理具故曰一真此中即事以明理具故曰緣起。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一真法界性不變能隨緣三身及四土悉由心變造。
初二句約性以明能隨次二句約事以明所造即指一真法界性能隨染淨之緣不變而變非造而造也三身及四土悉由心變造者輔行云心造有二種一者約理造即是具二者約事乃明三世凡聖變造變造之名出楞伽華嚴二經(云云)。
△次依宗釋義二初通明諸法二初明不變隨緣三初釋第一句以立根本。
論曰一真法界性即前文所明性體性量性具也。
一真即性體法界即性量而一真法性中具足有十種法界指此具德為身土緣起之本。
△次釋第二句顯前功德三初法。
教中說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者正由性體性量即性具故。
不變隨緣者即理之事也隨緣不變者即事之理也正由下出其不變隨緣所以。
△次譬。
如君子不器善惡皆能。
君子不器者出儒典夫子論成德之學曰成德之君子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不可以器名之也朱子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技一藝而已論中所引以譬一真法性之中體無不具故能隨佛界之善九界之惡而造乎十法界也。
△三證二初引經。
故晉譯華嚴經云能隨染淨緣具造十法界。
華嚴凡二譯一晉譯二唐譯今引晉覺賢所譯以證不變隨緣之義也。
△次釋義二初釋隨緣變造。
謂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隨染緣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隨淨緣造事中佛法界。
所具者以所彰能九界皆屬染緣佛界方名為淨此正明變造也。
△次釋能之所以二初釋。
所以能者正由性具性若不具何所稱能。
所以下指歸圓家性具揀異別教但中性若下反顯釋成。
△次證。
天台家言並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謂也。
天台家者指毗陵記主而言記主昔從學於左溪尊者曰某於疇昔之夜夢披僧服腋挾兩輪而遊於大河左溪曰汝當以止觀之道而度生乎後果述輔行以釋止觀並由二句輔行中文不敢正斥其諱故云天台家也。
△三釋三四句結成所由。
是知事中十法界三身四土悉由真如隨緣變造。
事中十法界者應身居同居方便二土即六凡二乘法界也報身居實報土菩薩法界也法身居常寂光土佛法界也若土若身悉由真如隨緣之所建立故云變造。
△次明隨緣不變二初釋。
既曰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則事中染淨身土當體即真無一絲毫可加損于其間者。
初二句牒前全理起事事即是理事中染淨身土即隨緣變造之者事即理故故云當體即真無一絲毫可加損于其間者以萬法是真如故無可損以真如是萬法故無可加也。
△次證。
楞嚴經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是也。
見與見緣等者註家云根境識三攝盡萬法夫能了諸緣元一寶覺則無是非是矣今引證以明隨緣不變之義也。
△次的明此宗二初發明宗義二初明不變隨緣。
若然則娑婆極樂此世眾生當生九品彌陀已成吾心當果悉由心性之所變造。
若然者牒定之辭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此世眾生當生九品者生也彌陀已成者佛也吾心當果者心也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也悉由心性之所變造者如十不二門云即心名變變名為造造謂體用是也。
△次明隨緣不變。
心具而造豈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上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
心具而造等者如水具氷氷即是水故無能所也即心是佛下泯其對待凡有六句不出依正因果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等者如妙宗所謂以法界心觀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是則名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亂唯境是也。
△次結歸題旨。
故明此宗而求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故明此宗者指偈中所立宗要隨緣不變等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要道也。
△次八門明枝流妙即二初二門明所生身土次六門明能生因果初二門明所生身土二初一門約依報論妙二初標。
三心土相即門。
此亦約具造而言佛土由心心具而造造全是心故能相即也。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西方安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
宗意約即遠論近亦指迷即悟也去此十萬億者十疑論云此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言之耳以凡夫心量言之去西方佛剎不啻十萬億剎之遙約心具而造言之曾無彼此之異也。
△次依宗釋義二初釋初二句明遠三初引經。
論曰佛說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