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蓮華亦然。如初地見佛百葉花。二地見千葉。三地萬葉。四地億葉等。以自受用身有大小故。見花亦爾。如此方阿育王舍利塔。眾生見者有無大小顏色處所動定光明及與異相無量差別。同一肉眼所見尚異。何況菩薩.聲聞.人天等功用懸絕。所感花輪焉得不殊。如剎利貴種。飛樓傑閣徧滿城邑。寒微煢子敝茅土窟。乃至不得。是自福德所招故。寶池花相應亦如是。

  五日月有無者

  諸本或言日月處空。或言處空而不運轉。或不言有無。或直言無有。又經。彼佛光明普照佛剎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映蔽日月。諸聲聞眾皆有身光能照一尋。菩薩光照極百千尋。二菩薩光明常照三千大千世界。如是雖有日月如爝火之處太陽。豈有光照。若日月不能照者應無晝夜。何故經言晝夜六時及清旦食時等事。釋。此亦權說。借此晝夜喻彼時分。且晝夜往來者。是眾生心明暗傾奪感有此相。淨佛國土不應有此。忉利而上尚不假日月。何況極樂。縱令有者亦是彼化國眾生色空見未盡。現有如是日月相。當知極樂同居聖凡。境量絕異餘佛土。以是橫超淨土故。

  六二乘有無者

  問。天親菩薩無量壽偈曰。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乃至不聞二乘名。何況有實。然諸經皆言國土聲聞不可稱量。何也。釋。先德云。二乘生者皆是臨終回小向大。以習小功深。聞佛所說暫證小果。漸次增進至菩薩位。非是住小。是故說無二乘有二義。一決定二乘不生。是實無故。二不住二乘。實是菩薩故。如二人同一官位。一人實受一人兼攝。實受者是本職。兼攝者非本職。是故淨土不得言有二乘。以實是菩薩故。

  七婦女有無者

  聲王經。阿彌陀佛亦有父母。何得言無女人。釋。本尊成佛。國土始嚴。未入妙時。相則不定。證妙覺已。母或轉現。或示滅度。皆不可知。然海東疏曰。聲王說佛母者。是變化女。非實報女。又雖有父母而非胎生。或說聲王經有父母是顯彼佛所住薉土。是義不然。當知彼經所說提婆達多及魔王等。悉於淨士變化所作。不因有此便非淨土。如化畜生非薉土故。

  八發心大小者

  魏譯。三輩之中皆有發菩提心。觀經下品直言十念。諸經互異。何也。釋。諸經皆發大菩提心以為因。若無大因。雖復經耳亦生疑難。何得頓聞頓信。故知下品十念是宿植大因。後生退墮。臨終遇善知識。如旱苗得雨。萌芽頓發。若無因者。知識尚不得遇。何況信受。聰慧貴遊之士有愈聞愈不信者。即知一聞頓念非是小緣。且此人感佛深恩。多發悲願度惡眾生。不應以一生作惡便謂此人無大因也。經云。世間人民得聞彌陀名號。慈心喜悅。毛髮聳然。淚即出者。皆是累世嘗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嘗為菩薩。是故不論顓愚黠慧。凡至心念佛者皆。是多劫深植善根。發大菩提心故。當知所謂善根。不專言利慧。若復無根。如種焦穀豈有芽出。世間奕棋小事。無知賤流頓學頓精。智士終身居於末品。即知是因。小技無因尚不得入。何況大法。是故若有信是希有難信之法者。是人即是大心菩薩(十惡五逆若信此淨土法門。即不思議人。決得成佛。自負大徹大悟。若謗此淨土法門。即最下賤人。決定墮落)。

  九疑城胎生者

  元魏譯。眾生(未悟自心)墮於疑悔而積集善根。(以此善根)希求佛智.普徧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智.廣大智。於自善根(以未悟故)不能生(真實之)信。由聞佛名起(求生淨土之)信心故。於五百歲處花胎中。猶如苑觀宮殿之想。不見佛不聞法。是名胎生。魏譯。不了佛智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是故胎生。按上二譯。以不信自性不了佛智名胎生。嘗考宋譯。謂念佛人修善求生人天者為胎生。非極樂國中有胎生。王氏本。以不信佛剎不信罪福暫信暫不信為胎生。異前譯中聞名起信及修習善本二種往生。釋。淨土略言九品。廣言千萬品。不能盡是。故後二譯皆為實語。就中元魏譯旨趣尤奧。以不信自善根故。依他起信。即是疑城。信自善根者。即頓了自心。不從他得。以入悟方能脫疑。未悟而修。終隔疑胎。胎以裹蔽為義。未悟之人諸障未徹。合得是報。此等當在中下.下上品攝。何故。下品後二種。經六劫十二劫方得花開。此但五百歲故。若王本則信佛猛利。未若最後二種。又所生在其剎邊地。不應五百歲得見佛故。

  十五逆往生者

  大經。往生除造五無間惡業。誹謗正法及諸聖人。觀經。五逆十惡。臨終十念皆得往生。何也。釋。大經揀五逆者。以誹謗故。入淨土以信為導。誹謗是信之賊。如水無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不能容故。如風無所不入。但不入石。以石自不堪入故。誹謗之人。燒正法如猛燄。障佛智如鐵壁。是故法海慧風無因得受。是以觀經揀誹謗不揀五逆者。文異義同。以五逆雖至惡。尚無決定不信之見。不應揀故。然有大心之人。始或不信。後因啟發猛省前失。如韓昌黎始斥佛骨。後依大顛。張無盡初詆佛書。欲著無佛論。後觀淨名經大有省發。卒為宗門龍象。尤是法中希有之事。是故儒林英特或有謬聽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