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能出迷津。四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決疑難。五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六謙卑忍辱之友當近。能消我慢。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諸過。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九輕財好施之友當近。能破大慳。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近。能摧人我等執。反上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像設為師。經論為侶。其他遊戲之徒寧絕勿通。園無佳花莫植。臭草無益賞心。徒增厭薉。

  十不定淨者

  眾生根器利鈍不同。如上諸法。上根利器方得具足。如來有異方便。開九品之門。分上中下修習。今略開十種。一解義諦未全伏惑。或不深解但能誦讀諸經。二但依語生信。或因他生信。或遇貧窮折辱生信。三或觀金像。或隨意觀一相。四晨朝十念乃至百念千念。五但懺麤重習氣及十不善業。六為怖生死發願往生。或遇苦難發願往生。但不得作人天及諸福德願。七但持八戒五戒。乃至但戒殺盜婬妄。八一切喧場不能卒離。但時時生厭離心。九諸世法中人不能即斷。但不隨順。十或但臨終十念。如上諸法能至心受一法者。皆得往生。唯不得疑信相參。若有疑者。諸行悉不成就。如人夜中獨趨道路。不得生疑。聞法疑者不如不聞。彼無聞者但不聞法。非有障難。此則自作障難故。

  第十釋異門

  夫西方大旨經中自明。淨土要門諸論具釋。如天親.智者.海東.越溪等皆抉發幽微。舉揚宗趣。近則雲棲和尚小本疏鈔條分類析。諸師所發已無餘蘊。但諸經隨時立教。逗根說義。時有差別。致生學者疑畏。今略拈出。博採諸論。附以管見。會歸一處。以便參攷。
  一剎土遠近釋  二身城大小釋  三壽量多少釋  四花輪大小釋  五日月有無釋  六二乘有無釋  七婦女有無釋  八發心大小釋  九疑城胎生釋  十五逆往生釋

  一剎土遠近者

  大小彌陀經。西方去此十萬億剎。觀經。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二說誰正。釋以遠近無定。故凡言某方者。某方至某方幾城幾剎。是從色身建立。身相虗故。所計方向道里亦皆不實。滇人言燕遠。是從滇計。燕實無遠。齊人言燕近。是從齊計。燕實無近。如十步之地。蟻即遠。象即近。不應言遠。是實是地不當從蟻計故。亦不應言近。是實是地不當從象計故。又十步亦非實。是地既不從蟻象。亦不當從人計故。蟻象人響。三根可知。智度論。隨世俗故說有方。方實不可得。問。經說日初出處是東方。答。不然。須彌山在四洲之中。日繞須彌照四天下。北俱蘆日中即東勝神日出。俱蘆於勝神則是東方。東勝神日中即南贍部日出。勝神於贍部則是東方。如是展轉。一切方皆東皆南皆西皆北。而方實無初始之處。問。且說此國中方相非無初東。答。若此國中日初東出。必北有斷處乃可為初。斷則無常不能徧運。是故但有方名而無實。是則方所尚不可得。豈有程途。然亦不廢方所程途。何故。以但有名。亦可隨情說故。

  二身城大小者

  聲王經。阿彌陀佛與聲聞俱。其城縱廣十千由旬。觀經。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如五須彌山。眼如四大海水。不應身城懸絕如是。海東疏釋。彼佛有眾多城。隨眾大小。城亦大小。大城示大身。小城現小身。十千由旬是與聲聞俱住之城。佛身相當而住。觀經身高大。其城亦隨廣大。先德云。淨光莊嚴土唯演頓眾。香土純菩薩。故二土佛但現高大之身。若安養土。頓漸俱談。聲聞菩薩共為僧故。佛示生身法身。三十二相通乎生法。大小共見。若八萬相局在法身。大乘賢聖得見也。是故應以藏塵尊特相得四悉檀益者。應以八萬尊特相得四益者。應以三十二尊特相得四益者。佛各為現三種尊特身。如毗盧遮那。聲聞視聽隔於對顏。不妨菩薩更見大身。何故。佛身隨所被機大小。如日光隨隙大小。而是日光無大小故。

  三壽量多少者

  經云。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又云彼佛般泥洹。觀世音菩薩作佛。既當入滅即是有量。釋。阿彌壽量元是有量之無量。故曰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是舉其數也。先德云。藏通補處。彰佛有量。別圓補處。顯佛無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同一法身一智慧。菩薩機忘。如來應息。名補佛處。實異藏通。前佛定滅後佛定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云。若見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子唯一乘眾。若見四佛佛身不同。即是應化。弟子三乘眾多。故知全法界身非生非滅。豈得豎分當現。橫論彼此。既非生滅。無量義成。且淨佛剎中。塵剎水樹皆是佛身。經云。是諸眾鳥皆阿彌變化所作。若佛壽量有盡者。道場國土及諸水鳥音聲亦應有盡。若有盡者不應有補。若無盡者不廣言滅。如虗空分齊。非有分齊非無分齊。以不思議智照之可得。

  四花輪大小者

  小本。池中蓮華大如車輪。觀經。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本。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夫人世車輪大不逾丈。輪王千輻縱廣不過一由旬。何得相懸乃爾。釋。花輪大小亦如身城。以眾生機有大小。故身城水樹現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