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尚爾。況身行哉。修三昧如箭取的。不待報盡。便欲跳出稠林。豈可失戒。梵網經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乘急戒緩。生惡趣中。乘戒俱急。決生淨土。修淨業者。善自護持。

  尅期取證

  經云。假使惡業。有體相者。盡虗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所能制耳。欲得一心。必須結七近。今七期念佛。多成散善因緣。逐隊成羣。希圖熱鬧。佛聲纔歇。俗情旋來。徒然唐喪光陰。幾曾得方便受用。若真實發心尅期取證者。先將自力他力兩種法門。知所揀擇。令心歸向。諦信不疑。信自力用理持。信他力用事持。理持事持。蓮池彌陀疏鈔。靈峰彌陀要解。辨之詳矣。深心參究。必能決擇所從。切忌心罣兩邊。致令兩門俱不得力。夫信自力。近於教外別傳。法門雖勝。非異方便。葢必斷惑乃生。還同豎出三界。獨有他力法門。全仗彌陀大誓願力。不須斷惑。兼復帶業往生。唯其異故勝也。如此最勝獨異法門。譬如劣夫。從轉輪王。周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故。又如嬰孩。依戀慈母。遂獲成人。非是自力。慈母力故。行者信他力法門。信到無疑之處。可以結期七日。若自一人。務必禁語。若有同伴。務必擇人。於七日前。簡擇淨室。持呪結界。凡道場所供尊像。要作真佛願王之想。(平時亦然)若想不真。則心不一。此想純已。先期至誠禮拜。(千拜 至少百拜)迎請慈尊降臨道場。然後翹勤懇切。對佛發願。願自所有身心性命。都交付與彌陀大誓海中。於七日中。誓不起一念世閒想。是不起一念計較身心性命想。發願已。求佛哀憐。於此七日。放光攝受。如此依佛而住。當處放下萬緣。靜待起七。起七時。不須再發願。但念阿彌陀經。往生呪。讚佛偈。(第一日如是。第二日不用經呪。休息纔醒即持佛名)從此遂一心持名。持名要不緩不急。不散不昏。調攝得中。務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喫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緜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不可斯須停止。俄頃夾襍。既欲一心不亂。大非尋常念佛可比。夜靜略歇一支定香。休養神明。(切莫貪睡)醒即將一聲佛提起。護七淨侶。少則一人。多則兩人。香燭茶湯。仗人護持。自己不可生念。滿七之日。跪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十聲。一心歸命回向文一徧。禮佛十二拜。菩薩各三拜。三自歸三拜。如此痛念娑婆。仰慕極樂。信他既真。念佛必切。果肯精進七日。何難三昧現前。倘或七日之後。又被世緣牽擾。熟處畢竟不生。生處依然難熟。設或七日到一心不亂境地。仍須保任。行力方不唐捐也(若大眾七期道場有省菴法師截流大師七期規式一)。

  睡醒警覺

  僧海州。參紫柏老人。師問曰。汝出家為甚麼。曰為求出苦。師曰。以何法出苦。曰我資鈍。但念佛。師曰。汝念佛閒斷否。曰。合眼睡時便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汝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不斷矣。且世上念佛的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終時。却又無用。此是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更有臨睡入觀法門。慈雲懺主奉為日課。若肯信心奉持。或於夢中親見相好。或遊寶池。或聞說法。不可思議。誠非凡眼所知(觀文附後)。

  回向往生(節錄二林居士)

  回向往生。念佛為主。功行為助。何名功行。一讀誦大乘。二勤行方便。大乘者。如無量壽經。觀經。小本阿彌陀經。華嚴。法華。圓覺。金剛。梭嚴。維摩。普賢行願品等經。及起信唯識等論。或專看淨土諸書。(如永明智者天如蓮池憨山紫柏蕅益諸書近今如省庵截流徹悟語錄)以此增長信根。方具擇法之眼。久久精熟。深解義趣。即是往生資糧。方便者。本蓮池大師作福圖說。條列如左。其四料簡曰。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沈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羣。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其作福條目云。
  孝順父母  忠報君王  裝塑佛像  印造經典  齋供僧伽  敬事師長  營修寺宇  流道善書  禁絕宰殺  買放生命  飯食饑民  衣濟寒凍  開掘義井  修理橋梁  平砌階道  普施茶湯  看療病人  給散藥餌  伸雪冤枉  出減刑罪  安養衰老  撫育孤孩  埋藏屍骨  給與棺木  饒免債負  義讓財產  還他遺失  救濟患苦  祈禳災難  薦拔亡魂  勸和爭訟  生全人命
  如上所說作福條目。若以回向。俱可資助往生。不但善舉。即起一善念。俱可回向。若惡念起。當時懺悔。即此懺悔善念。亦可回向。回向緣熟。往生之緣遂熟。若發大心。普為眾生回向極樂國土。其福德。大不可思議矣。

  臨終大事

  凡修行人。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