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若父存與其同殺。只益三途之苦。今既不可救。可捨緣出家報其恩也。於是投師受具。布衲芒屨。食才接氣。終日宴坐。與雪峰義存禪師親近。師資道契。雪峰以其苦行。呼為備頭陀。甞擕囊出嶺。欲遍歷諸方。忽到險峻之處。築著脚指。血流痛楚。歎曰。是身非有。痛從何來。是身是苦。畢竟無生。休休。達磨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從此回筇嶺嶠。與雪峰同力締構。玄徒臻萃。師入室咨決。罔替晨昏。又閱楞嚴經。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脩多羅冥契。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至與雪峰徵詰。亦當仁不讓。雪峰曰。備頭陀再來人也。後忽夜夢父來。謝云。得子出家。我得生天。故來報汝(通明集及五燈)。
戊子(九)
長沙景岑禪師。初住鹿苑。為第一世。其後居無定所。但狥緣接物。隨請說法。故時眾謂之長沙和尚。甞示眾曰。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裏草深一丈。不得已向汝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界在自己光明裏。三世諸佛共十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仰山問。人人盡有這個事。只是用不得。師云。恰是請汝用。仰云。作麼生用。師乃踏倒仰山。山曰。直下似個大蟲。世因名岑大蟲。至是年示寂。
己丑(十)
三月洞山价禪師將示寂。謂眾曰。離此殼漏子。向甚處與吾相見。眾無對。遂剃髮披衣。湛然而寂。時學徒千餘人。號慟移時。師忽開眸曰。夫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脩行。勞生息死。於悲何有。乃召主事僧。令辨愚癡齋一中。蓋責其徒戀情也。至七日。食具方備。師隨眾齋畢。復謂眾曰。僧家無事。大率臨行之際。勿須喧動。明日浴罷。端坐長往。壽六十三。諡悟本禪師。師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劒。剪諸見之稠林。妙叶弘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寂。深明的旨。妙唱加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風。播於天下。故諸方推尊之。曰曹洞宗○福州寧德龜山原禪師。初參五洩默師。後住龜山。為第二世。是年示寂。壽七十八。諡性空大師。
庚寅(十一)
相國裴休薨。休字公美。初刺洪州時。於黃蘖高僧在甚處句下契入。遂迎入府。旦夕問法。及鎮宣州。亦命與俱。由是深徹法源。復與圭峰密禪師。道緣尤密。大中時。執政六年。次歷諸鎮節度。薨年七十四。公為人醞藉。操守嚴正。宣宗甞曰。休真儒者。公居常不御酒肉。甞披毳衲。於歌姬院。持鉢乞食。自以為不為俗情所汩。可以說法為人。尤善屬文。著釋氏文數萬言。其著圓覺經序。華嚴法界觀序。勸發菩提心文。後世雖有作者。無能過矣。又著傳心偈。見載於傳燈錄。又著圭峰禪源諸詮序。尤為明妙○十一月帝誕節。召兩街僧。入內講道。帝悅。賜曇顯等十人紫衣(統紀)○夾山善會禪師。初住潤州京口。道吾遇上堂。見僧問如何是法身。師云。法身無相。如何是法眼。法眼無瑕。吾失笑。師請吾為說。吾指往華亭船子處去。師造華亭。因船子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鈎三寸。子何不道。師擬開口。船子以篙打。落水中。才上船。子又云。道道。擬開口。又打。師有省。乃點頭。船子云。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師揜耳。子云。如是如是。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身。汝後不得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接取一個半個。師辭行。頻迴顧。船子竪橈云。汝將謂別有。乃覆船入水而去。師住後。道聲既播。學者交湊。至是海眾卜于夾山。遽成院宇。廣宣法要(五燈)。
辛卯(十二)
五月帝幸安國寺。賜國師知玄沉檀寶座高二丈餘。珍麗絕甚。玄姓陳。世號陳菩薩。三學洞貫。名蓋一時。異迹尤多○時宮中日齋萬僧。帝自為贊唄。宰相蕭倣。諫以為天竺法。割愛取滅。非帝王躬踐。況佛者可以悟取。不可以相求。帝雖不納。然嘉美其言(唐史)○洞山道金禪師。於价和尚得旨。暨价圓寂。眾請接踵住持。海眾悅服。玄風不墜。
壬辰(十三年)
道膺禪師。初參洞山。契悟宗旨。甞因南泉有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之語。師問洞山。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名。洞山被問。直得禪床振動。後結庵三峰。經旬不赴堂。洞山問之。師曰。每日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將謂汝是箇人。猶作這箇見解。至晚。山召膺庵主。師應諾。山曰。不思善不思惡。是甚麼。師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尋不見。三日乃絕。師初止三峰。其化未廣。而每月一來謁价。价呵其未忘情。於道為雜。勉令隨方接人。遂焚其庵去海昏。登歐阜盧山西北崦。冠世絕境也。就樹縛屋而居。號雲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至是遂成法席。學徒至一千五伯眾(五燈)○幼璋禪師。見江陵騰騰和尚曰。汝往天台。尋靜而居。遇安即上。璋至天台。於靜安鄉。建福唐院。符騰。二之言。又住隱龍院(僧寶傳)。
癸巳(咸通十四年)
三月詔兩街僧。於鳳翔法門寺。迎佛骨。羣臣諫者甚眾。上曰。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廣造寶帳香[學-子+車][施-也+童]蓋。皆飾以金珠錦綉。儀衛之盛。過於郊祀。元和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