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其所以然也。會昌季年。武宗大剪釋氏。天下祠宇。毀撤如掃。天子建號之初。雪釋氏之不可廢也。詔徐復之。嘻釋氏之助世。既言之矣。向非我君洞鑒理源。其何能復立之耶(通論)○初令僧尼受戒給牒(通鑑)。
  丁丑(十一)
  洞山价禪師。初參南泉溈山。次參雲岩晟。因問無情說法話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應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後因過水覩影。大悟。有偈曰。切忌從它覔。迢迢與我踈。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至是於新豐山。接誘學徒。次盛化於高安之洞山。師甞問僧。世間何物最苦。僧曰。地獄最苦。師曰不然。在此衣線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五燈)。
  戊寅(十二)
  萬敬孺。廬州人。三世同居。喪親廬墓。刺血寫佛經。斷乎二□。□□生川。改所居曰。成孝鄉廣孝聚。宣宗表其家□○溫州瑞安本寂禪院。僧無繹。自會昌沙汰。隱于東北谷。結菴禪定。閱十年。藤蘿纏繞。儼然不動。號藤蘿尊者。後人立祠。至今奉之(永寧編)。
  己卯(大中十三年)
  八月帝崩。帝聰明仁愛恭儉。天下稱為小太宗○懿宗即位○泉州龜洋慧忠禪師。焚香安坐而化。全身塟無了禪師塔之東。後數年塔忽折裂。主僧將發視之。是夜宴寂中見無了曰。不必更發也。今為沈陳二真身(無了姓沉見馬祖師姓陳)。

  懿宗

  庚辰(咸通元年)
  五月撫州守蔡京。撰廬山東林經藏碑記。有曰。後周武帝。以三教不同。詔逍遙公。定其優劣。對以三教雖殊。同歸於善。跡有淺深。理無階級。京常以束教泥迹者。徒見其異。玄解達識者。必會於同。儒之忠恕。老之柔謙。佛之慈忍。蹈之則福。違之則殃。君子之於三教。無溺無毀。探其玄精。以翊真粹。用是為治。理必茂矣○普化將示滅。乃問人乞直裰。或與裘襖。皆不受。臨濟令人送一棺。師笑曰。臨濟廝兒饒舌。便受之。乃辭人曰。明日東門死。郡人送出城。師曰。明日南門死。第二日又曰。明日西門方吉。第三日曰。明日北門遷化。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門。振鐸入棺而逝。郡人揭棺視之。已不見。唯聞空中鐸聲漸遠○舒州投子大同禪師。初參翠微無學。得旨歸鄉。居投子山。一日趙州到庵。師携油歸。州曰。久嚮投子。到來只是賣油翁。師曰。汝只見賣油翁。且不識投子。州曰。如何是投子。師曰。油油。州問。死中得活時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自此師道聞於天下。
  辛巳(二)
  時曹山本寂禪師。諱耽章。至高安謁洞山。依此十餘年。名冠叢林。
  壬午(三)
  二月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不疾而逝。壽八十三。諡性空大師。師甞示眾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四月敕於兩街四寺。各置戒壇度人。三七日。上奉佛至信。每於禁中設講席。自唱經旨。手錄梵本。數幸諸寺。施與無數。
  癸未(四)
  制署法師知玄。為悟達國師。總教門事○杭州徑山二世鑒宗禪師。初參鹽官悟空。决擇疑滯。至是住徑山。宣揚禪教。後咸通七年閏三月示滅。諡無上大師。
  甲申(五)
  雪峰義存禪師。自出嶺遊方。久歷禪會。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因緣不契。後於德山句下有省。自是入室。日益奧旨。是年與岩頭欽山。同到澧州敖山鎮止宿。岩頭睡醒。猶見雪峰端坐。岩云。何不睡去。恰似七村裏土地。峰點胸云。某這裏未穩在。岩云。我將謂爾高提祖印。猶作這個語話。據爾見處。一一通來。是則與爾證明。不是與你剗却。峰乃歷舉見處。巖咄云。汝若如是。果然未徹。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它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峰言下大悟。便禮拜。連聲云。今夜始是鰲山成道。於是二人分襟。岩頭乃庵于洞庭臥龍山。徒侶臻萃。雪峰乃返閩川(全錄)。
  乙酉(六)
  七月雪峰登象骨山。曰。真吾居也。乃誅茅為庵。學徒翕然。其山屬福州侯官縣。環控四邑。峭拔萬仞。先冬而雪。盛夏而寒。因以雪峰名山焉。師住山後。甞作頌曰。光陰迅速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年登三十二。入閩早是四旬餘。它非不用頻頻舉。已過還須旋旋除。報與滿朝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後僖宗聞師道風。賜號真覺大師。仍賜紫袈裟○德山宣鑒禪師。初居澧陽。垂三十年。自大中初。武陵守薛延望。剏德山精舍。延請居之。大闡宗風。是年十二月將終。謂眾曰。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言訖。端坐而逝。壽八十六。諡見性禪師。法嗣九人(全錄)○叶律郎何蟾。作福州懷安縣天王堂記。略云。父母之思。昊天罔極。將資冥福。式席玄因。大夫彭城公除。福州監軍使公。離鄉積歲。逢時得君霜露之悲。每纏旦夕。遂建北方毗沙門天王堂一所。清梵一揚。便同初地。香煙不散。若襲慈雲。施入昇山靈岩寺□下院。兼請本寺僧居簡住持。又割東湖田五十畝。永備齋粥。生生之具。一無所闕。既而朝昏脩敬。贊唱禮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