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4-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续佛祖统纪-宋-佚名-第93页

中明。任越州觀察使。重建龍興寺大佛殿。應三百年讖記。先是越州沙門曇彥。與許詢元度。同造二塔。塔未就。詢亡。彥師壽百二十。猶待得詢後身。為岳陽王蕭察。來撫越州。及到州。人寺見彥。彥以三昧力加被。王忽悟前身造塔之事。由是二塔益資壯麗。時龍興寺大殿隳壞。眾請重脩。彥曰。非貧道緣力也。後三百年。有緋衣功德主。來興此殿。寺眾刻石記之。及是裴守赴任。施俸脩殿。方應彥師懸記。肅乃裴休父也(傳燈)○十二月帝崩。文帝即位。
文宗
丁未(太和元)
  五月太洪山善信大士示寂○時龍潭崇信禪師。玄化大行。師初家于悟和尚天王寺巷。日以十餅饋之。悟每食畢。常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因請出家。由是服勤左右。一日請示心要。悟曰。吾何處不指示汝心要。師低頭良久。悟曰。見則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復問。如何保任。悟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勝解(五燈)。
  戊申(二年)
  澧州藥山惟儼禪師。臨順世呌云。法堂倒。法堂倒。眾皆持拄撑之。師舉手云。子不會我意。乃告寂。壽八十四。敕諡弘道大師。塔曰化城(唐伸藥山碑。傳燈又謂。終于大和八年。一本又謂。憲宗元和八年化者。非是)○五臺鄧隱峰。以神異頗顯。恐成惑眾。乃入臺山金剛窟前。將示寂。問於眾曰。諸方遷化。坐去臥去。吾皆見之。還有立化者否。眾曰。有之。師曰。還有倒化者否。眾曰。未甞有也。師乃倒殖而化。亭亭然其衣順體。眾為舁屍荼毗。屹然不動。遠近瞻禮歎異。師有妹為尼。乃咄云。老兄平昔不循法律。死更熒惑於人。以手推之而踣。於是闍維。收舍利。塔于五臺。
  己酉(太和三)
  蘇州重玄寺刊石壁經成。白居易為碑。略云。夫開示悟入諸佛知見。以了義度無邊。以圓教垂無窮。莫尊於法華經。凡六萬九千五百五言。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不思議解脫。莫極於維摩經。凡二萬七千九十二言。攝四生九類。入無餘涅槃。實無得度者。莫先於金剛經。凡五千二百八十七言。壞罪集福。淨一切惡道。莫急於尊勝陀羅尼經。凡三千二十言。應念隨願生極樂土。莫急於彌陀經。凡一千八百言。用正見觀真相。莫出於普賢行法經。凡六千九百九十言。詮自性認本覺。莫深於實相法密經。凡三千一百五言。空法塵依佛智。莫過於般若心經。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種經。具十二部三乘之要旨。萬佛之祕藏盡矣(文集)○丹霞天然禪師將終。命具浴浴畢。乃頂笠策杖受屨垂一足。未及地而化。壽八十三。師本儒生。偶應舉。遇禪者問何往。曰。選官去。禪者曰。選官何如選佛。曰。選佛當何所詣。禪者曰。江西馬祖出世。即選佛之場也。師遂見馬祖。以手托幞頭額。祖曰。南嶽石頭是汝之師。師抵南嶽。石頭曰。著槽厰去。乃禮謝入行者堂執務。後因普請剗草次。師獨沐頭。跪於石頭之前。頭忻然與之落髮。尋為說戒。即掩耳而去。便返江西。再見馬祖。未參禮。便入僧堂。騎聖僧頸而坐。眾驚異。以白祖。祖入堂見之曰。我子天然。師即下地拜曰。謝師賜與法名。久之遍歷諸方。後元和三年。於天津橋橫臥。留守鄭公出呵之。不起。吏問其故。師曰。無事僧。鄭奇之。自給米麵。洛下翕然敬向。十五年。卜居鄧州。丹霞。致數百眾。師甞著玩珠吟二篇。今傳于世。諡智通禪師(傳監云長慶四年示寂)。
  庚戌(太和四)
  五月侍御劉軻作福州東山聖泉法華院記。略云。天下精剎往往稱閩州勝絕。有東山法華院。為東南窟之一。景龍初有神僧懷道。始卜於愛同之西卓。一泉騰湧噴出。兩道分注。一注濯所。一流為池。繼有懷一居之。一之後智常居之。常有天童密侍。舍利潛降。山神聽經。問中佛法。實自三大師始焉。是院不宿女子。不入葷血。真絕特也(長樂集)○十月鄂州無等禪師示寂。壽八十二。師嗣馬祖。
  辛亥(太和五)
  帝好嗜蛤蜊。一日御厨有劈不開者。忽變菩薩像。帝驚異之。有旨送興善寺。令眾僧瞻禮。因問侍臣。此何祥也。或對太乙山有惟政禪師。深明佛法。請詔問之。帝召政而問焉。對曰。物無虗應。啟陛下信心耳。經云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形今見矣。未聞其說法。何也。對曰。陛下見此。以為常耶非常耶。信耶弗信耶。帝曰。非常之瑞。朕焉不信。政曰。陛下聞其說法竟。帝大悅。因詔天下。竝立觀音菩薩像。奉祀焉○時有凌行婆。謁浮盃及趙州。五燈有機緣。
  壬子(六年)
  希運禪師。初見百丈。問馬祖機緣。丈舉再參馬祖掛拂話。師大悟。得法後乃住洪州高安縣黃蘖山鷲峰下大安寺。海眾奔湊。常千餘人。其道峻。其行孤。其言簡。其理直。故學徒悟道者眾。
  癸丑(七年)
  十月帝誕節。召法師知玄與道士。入麟德殿論道○石霜慶諸禪師。初參溈山。次參道吾悟旨。即隱瀏陽陶家坊。因僧旋洞山。舉師出門便是草語。洞山驚曰。瀏陽有古佛耶。自是僧多依之。乃成法席。號霜華山。
  甲寅(八年)
  十二月南泉普願禪師將示寂。首座問曰。和尚百年後。向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