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孝武詔沙門道猷。為新安鎮寺法主。初文帝深敬之。至是為天下法主。甚允時望。元徽中卒。壽七十一○釋寶亮。年十二。禮青州道明出家。學業既精。後因遊京師。居中興寺。中書袁粲見而異之。以書抵其師道明。略曰。比見亮公。非常人也。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將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乘。玉在邯鄲。秦王請以華國。天下之寶。不可自專。當與同之也。自是亮名益重○釋僧瑜。常謂結累三塗情形故也。情既盡矣。形亦宜捐。是年六月。於廬山集薪為龕。發火已。入中端坐。誦藥王品。火焰交至。猶合掌不散。道俗咸見紫氣騰空。後十四日。其房生雙桐。聳成奇樹。
丙申(三)(二)
釋元暢。初事元高。因魏滅法。乃至楊州。深明經律禪要。初華嚴。文旨浩博。未有疏釋。暢乃提章批句。傳講迄今。暢其始也。又善於三論。為學者之宗。文帝深重之。請為太子師。再三辭遜。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覺。自是遷憩荊州山。長沙寺講法。
丁酉(大明元)(三)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以法付菩提達磨。偈曰。心地含諸種。因心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即於座立。舒左右手。放光二十七道。踊身虗空。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正宗乃甲午年化)○釋惠簡。譯五天使者等經十部。
戊戌(二)(四)
時釋僧詮。精練三藏。化洽江南。性好檀施。周贍貧乏。居無縑幣。屢造金像。禪禮無輟。孟顗。張暢。張敷。戴顒。戴勃。竝師事之(僧傳)○上詔法師曇宗懺罪。上因曰。朕何罪而勞卿為懺。宗曰。舜稱予違爾弼。禹曰萬方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寧得獨異。帝大悅(統紀)。
己亥(三)(五)
釋道汪。初師遠公。究經律。甞行梁州道。為羗賊所圍。汪念觀音。有頃覺如雲霧者覆汪身。盜尋不見。於是獲免。後止成都。化行巴蜀。孝武帝聞汪德行。迎為中興寺主○二月釋僧慶。於淨名像前焚身。眾見一物如龍。從[卄/積]升天(僧傳)。
庚子(四)(廣州獻三角牛河南獻舞馬)(和平元)
十月八日。路昭皇太后。造普賢像成。於中興禪房設齋。所請二百僧已集。忽有異僧預座。氣貌秀發。舉眾驚嗟。齋主問往何寺。曰天安。言對之間。倐然不見。眾乃悟其神僧也。時釋道溫。敕為都邑僧主。京兆尹孔靈符以事表聞。詔仍改禪房。為天安寺。溫後開講。數感神異。帝悅之。賜錢五十萬(溫傳)○西域功德直。至荊州。釋元暢請出念佛三昧等經。暢刊正文義。辭旨婉切。暢能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測也。
辛丑(五)(二)
釋僧鏡。初止京講法。徐湛之重之。請為門師。後化洽三吳。聲馳上國。世祖欽風。敕止定林。頻建法聚○釋慧通。麈尾一振。軒蓋盈衢。孝武厚加寵秩。敕與海陵建平二王為友。
壬寅(六)(三)
釋僧遠。初於青州講法。道俗悅服。瑯琊王僧達。延止眾造寺。遠周貧濟乏。身無留財。斂死撫生。恩加骨肉。孝敬王子鸞。造新安寺。詔遠居之。九月右司諫言。臣聞。佛以謙卑自牧。以忠順為道。不輕比丘。逢人必拜。目連大士。遇長即禮。寧有屈膝四輩。而間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骸萬乘者耶。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皆當盡禮敬之容。則朝徽有序。帝雖頗信法。而尤自驕縱。奏上之日。詔即可焉。遠歎曰。我本出家求道。何關帝王。即日謝病拂衣。隱定林山(理有可行。則萬古不易。理不可行。則一朝難通。制旨雖下。眾竟不遵。逾年制。還復舊矣)。○釋法瑤。講法有聲。是年敕吳興郡。禮致上京。與道猷。同止新安寺。使頓漸二悟義各有宗。至便就講。鑾輿降蹕。百辟陪筵(本傳)○魏釋曇曜。欣三寶再興。於北臺寺。譯付法藏傳等經○初魏帝。於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北面。鐫石崖。立靈巖寺。龕之大者。高二十餘丈。可受三千人。鐫諸聖像。相連三十餘里。東頭僧寺。常供千人。太武雖毀敗。而此龕不毀也。
癸卯(七)(四)
天下大旱。帝請求那跋陀祈雨。陀即燒香祈請。不復飲食。默誦經呪。明日晡時。風震雲合。連日降雨。敕見慰勞。嚫施相續○釋慧益。數年却粒。唯食香油。誓欲燒身。是年四月八日。於鐘山。置鑊辨油。自至雲龍門辭帝。帝躬出門益以佛法。憑囑而辭。帝亦續至。道俗滿山。益入鑊。以吉貝自纏。上加一帽。以油灌之。手自執燭。以然帽。誦藥王品。火及眼乃聲絕。時聞空中笳管。異香芬苾。帝夜夢益振錫至。更囑以佛法。帝明日為設會度人。燒身之處。謂藥王寺也(本傳)○釋僧璩。譯十誦羯磨。
甲辰(八)(五月帝崩太子子業立)(五)
制沙門復舊。免致敬人主(通鑑)○天竺阿那摩仾(此云寶意)。至京。常轉側數百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呪。以香塗掌。亦見人往事。世祖施其銅唾壺。忽人竊之。仾以席一領空卷之。呪上數遍。經于三夕。唾壺還在席中。道俗敬異焉(本傳)。
乙巳(景和元)(十一月大臣廢君乃奉太宗明帝或即位)(改泰始元)(六)(五月高宗崩顯宗即位)
楊州瓦官寺釋慧果。常誦法華。一日於廁見鬼。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