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之曰。不當以讒疑太子。既寤以語群臣。臣皆稱太子無過。待之如初。崔浩懼太子。將不利於己。白太武曰。太子前實有謀。結高以術。致先帝恐陛下耳。若不早除。必為大害。太武怒。是年九月。收高及慧崇縊之。高弟子元暢。遠奔至泣高。高忽開眸曰。盛衰在迹。理常湛然。善自脩心。言訖長往。又法達見高於空中。進曰。和尚崇公生何所。高曰。我往惡處救眾生。崇歸安養矣(出僧傳。時崇乃尚書韓萬德門師。德次於高。亦被疑也)。
乙酉(二十二)(六)
  魏釋曇覺(一云惠覺)。有才解。譯賢愚經十五卷。備載善惡之喻。
丙戌(二十三)(七)
  魏主。與崔浩。皆信寇謙之。而奉其道。浩每言於魏主。以佛法虗誕宜除之。及魏主討蓋吳。至長安入佛寺。沙門飲從官酒。官入其室。見有兵器。白魏主。主怒曰。此非沙門所用。必與蓋吳。同謀亂耳。命有司按誅合寺沙門。浩因說帝。將誅天下沙門。毀諸經像。帝從之。宼謙之切諫。以為不可。浩不從。先誅長安沙門。焚其經像。唯留臺下四寺。勅下四方。一依長安法○太子晃素好佛。屢諫不聽。乃緩宣詔書。使遠近預聞。得各為計。沙門多逃匿獲免。或收藏經像。唯塔廟在魏境者。無復孑遺(魏史)。
丁亥(二十四)(八)
  魏雖滅教。而宋猶彌盛。詔童子惠基入內。帝高之。於祇洹寺。設大會。車駕臨幸。集公卿為基落髮(基能通經)○廬山宗炳卒。壽六十九。炳甞著明佛論。今在弘明集○釋法朗。多異迹。朗師法進。亦有高行。朗能戶籥中出入。魏武滅法。西適龜茲。國王待以聖禮。及卒後焚骸。兩肩湧泉。直上于天(本傳)。
戊子(二十五)(九)
  釋法瑗有講業。刺史庾登之。甞請講法。文帝訪覔述生公頓悟義者。乃勑下都召對。瑗伸辨詳明。何尚之歎曰。意謂生公之歿。微言永絕。今復聞象外之談。可謂天未喪斯文也。勑為南平穆王鑠五戒師。後天保寺成。詔瑗主之。王景文值其講。歎曰。所舉皆所未聞。所指皆出意表。真法中龍也(本傳)○廬山雷次宗卒。壽八十。
己丑(二十六)(十)
  釋寶雲示寂。雲歷遊西域。後還長安。隨佛陀跋陀脩禪。及陀為秦擯。雲歸揚都。乃共智嚴。同譯諸經。
庚寅(二十七)(十一)
  魏來攻宋。文帝遣蕭斌禦之。先鋒王元謨。不閑撫馭。士卒畏縮。未戰輙遁。斌怒將誅謨。謨夢人告曰。誦觀音千遍則免。及覺誦之千遍。將就刃。會王慶之諫曰。魏虜武震天下。豈謨能當。未陣而斬副將。以自弱。非策也。斌悟。即貸其死。謨仍將兵如故(南史)○魏滅佛法。初宼謙之爭。而崔浩不從。宼曰。卿今促年壽。滅門戶矣。至是浩刊所撰國史。于郊壇□。書魏先世事。朝野乃言於帝。以為暴揚國惡。帝怒誅浩三族。及僚屬童吏百三十八人。仍令溲浩口以小便。初浩燒毀經像。路見棄像必溺之。及族誅屍無收者。人亦溺其屍。至棄潰乃止(魏書)。
辛卯(二十八)(正平元)
  沙門惠始(一云曇始)。值魏滅法始乃隱。至是知大法將亨。□□朝元。會振錫至宮門。吏白太武。武曰。趣斬之。刃下無傷。而始臨殿陛矣。武怒抽佩劍自斬之。亦不能傷。劍微有痕。比其時。北園養虎于檻。武令以始餧之。虎皆佈伏不敢瞬。左右請以天師試之。虎即虓吼。太武大驚。延始上殿再拜。太武許之復教(出北山錄)○魏太子晃卒○釋惠紹。自積薪誦藥王品。燒身而滅。臨終曰。吾燒身處。當生梧桐。後三日果生焉。
壬辰(二十九)(高宗興安元)
  魏武毀佛之後。自正平初。乃遘厲疾兩年。遍身發瘡。膿血交流。於是佛禁稍弛。民間往往有私習者。是年為侍中宗愛所弑而崩○高宗文成皇帝濬晃之子也。十月即位。群臣勸請興復釋氏。乃下詔曰。夫為帝王。必祇奉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者。雖在往古。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功施之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尋生死者。歎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門。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已來。莫不崇尚。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世祖太武皇帝。開廣邊荒。德澤遐被。沙門道士。善行純誠。如惠始之流。無遠不至。風義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姧淫之儔。得容假託。講寺之中。致有凶黨。是以先朝因其瑕釁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斷。景穆皇帝。每為慨然。值軍國多事。未遑脩復。朕承鴻緒。君臨萬邦。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諸州縣眾居之所。各聽建佛圖一區。其有好樂道法。欲為沙門。性行素篤。鄉里所明者聽出家。足以化惡就善。播揚道教也。於是天下承風。朝不及名。往時圖寺竝還脩復。經像皆出。時罽賓王種沙門師賢。值罷教權假醫術。守道不改。於復教日。即為沙門。同輩五人。帝親為下髮。賢為僧統(魏史)。
癸巳(三十)(二月帝崩)(二)
  魏敕有司。於五級大寺。為太祖已下五帝。鑄釋迦像五尊。各長丈六。用金二十五萬斤。沙門曇曜。帝禮為師(魏書)。
甲午(世祖孝武帝)(駿)(孝建元)(興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