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全非。但傷蠧道俗。本在無行僧尼。然而情偽難分。去取未易耳。至土木之工。雖若靡費。且植福報恩不可頓絕。臣比斟酌。進退未安。今日面奉德音。實用欣抃。元保曰。此談蓋天人之學。非臣愚陋所宜與聞。切恐秦楚論強兵之術。孫吳盡吞併之計。無取於此。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德則兵氣消。倘以孫吳為志。動期吞并。則將無取於堯舜之道。豈特釋教而已哉。帝悅。謂尚之曰。釋門之有卿。猶孔門之有季路也。自是帝益重玄化。蕭謨之之議遂寢。及顏延之著離識論。敕慧嚴論辨。帝曰。卿等不愧支許矣(宋史)○曇摩密多。於鍾山營建上寺。道化大行(僧傳)○天竺求那跋陀羅(此云功德賢)。至金陵。文帝遣使郊迎。及見帝大悅。命居祇洹寺。屢延入內供養。僕射何尚之。及諸王公。竝師事之(本傳)。
丙子(十三)(四)(六)(二)
  三月上巳駕幸曲水。公卿畢集。帝命賦詩。沙門慧觀。先成奏之。帝悅以示百官。皆服其才。初觀與慧嚴謝靈運等。詳定涅槃經。頗增損其辭。夢神呵曰。敢妄以凡情。輕瀆聖典。觀等懼而止(一云三年上巳)。求那跋陀羅。譯勝鬘經○釋慧觀。製勝鬘序○文帝甞問慧觀。頓悟之理孰精。觀以生之弟子道猷對。有旨召入內。盛集名流。猷敷宣有序。法義粲殆。聞者開悟。有攻難者。猷必挫以釋之。帝拊髀稱善。
丁丑(十四)(五)(三)
  孫彥曾家世奉佛。妾王惠稱信向精篤。誦法華經。輙見浦中有雜色光。使人掘深二尺。得金像。連光趺高二尺一寸(感通)○江陵張僧定妹。幼而奉法。志欲出家。常供養小金像。而父母密許適邴氏。女不知也。及羔鴈既至。女悲呼不就。燒香伏地取死。像遂放金光。彌竟一村。父兄驚其通感。止不嫁之。張邴二門。因大敬信(感通錄)○求那跋陀羅。譙王義宣。請講華嚴。羅以未通華言。乞觀音為增智力。夜夢神易其頭。遂遍曉華言。即為眾講之。時稱妙大乘旨旨。因號摩訶衍(本傳)○釋僧亮。欲造丈六金像。聞湘州伍子胥廟。多有銅器。亮告刺史張劭。借健人一百大船七隻。劭曰。廟既靈驗。犯者必死。且有蠻人守護。詎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則與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當之。劭即給人船。三日至廟。廟前有兩鑊。容百餘斛。中有巨蛇。長十餘丈。出遮行路。亮乃執錫呪之。蛇即隱。俄見一人秉笏出云。聞師道業非凡。營福事重。今特相隨喜。於是令人輦取。廟銅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滿。及歸遇風水甚利。群蠻相報。追不及矣。還都鑄像既成。唯燄光未備。文帝為造金薄圓光。安置彭城寺。至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宮寺焉(僧傳)。
戊寅(十五)(六)(北燕為魏滅)(四)
  凉釋法盛。譯投身餓虎經○釋道泰。譯大乘論等○浮陀跋摩(此云覺鎧)。譯毗婆沙論。成一百卷。凉土崩亂失四十。今唯六十卷○羅順為平西府將。戍在上明。放鷹野澤。鷹雉俱落。時火燒野。平唯有三丈許。叢草不然。遂披而覔鷹。乃得金菩薩像。時定襄令謂盜所藏。乃下符界內。無失像者。遂收而奉之(感通錄)。
己卯(十六)(北凉)(為魏滅)(魏 太延五)
  釋道冏。入山穴採鍾乳。炬滅冏懼矣。乃念觀音。有頃見一光如螢。引之而出。甞夜乘氷渡河。中道氷破。乃念觀音。忽有一物承脚。乃得到岸(本傳)○法師靈徹(一云僧徹)示寂。徹初師遠公。精通經論。文學有名。甞問遠曰。律禁管絃。戒絕歌舞。一吟一咏。可得為乎。遠曰。觸物興想。亂情妨道。弗足為也。徹由是絕棄筆硯。講授大法。學徒宗之(本傳一云二十九年卒)。○北凉自永安辛丑。至是年。二主三十九年。緇素九人。出經律論三百餘卷。
庚辰(十七)(魏 太平真君元)
  沙門慧光師佛陀。俊異朗悟。時呼聖沙彌。造疏注經甚多。門學如林。入室九人。僧道暉。儒生馮[褒-保+公]等○鍾山沙門法喜。以所居無泉。竭誠禮懺。求西天阿耨池八功德水。經七日掘地。果獲之○廬山曇詵法師示寂。壽七十九○伊葉波羅(此云自在)。於彭城。譯毗曇心論。
辛巳(十八)(二)
  天竺僧伽達多。至宋都。在山禪寂。群鳥獻果。是年康王。請居廣陵○曇摩密多(此云法秀)。生而連眉。善呪術。常有善神潛護。在京譯出禪經十二卷(釋教錄)。
壬午(十九)(三)
  西域獻文帝火浣布袈裟。帝時自衣之(統紀)○七月曇摩密多。示寂于鍾山上寺。壽八十七○天竺僧伽跋摩。還西域。
癸未(二十)(四)
  九月三藏求那跋摩。於祇洹寺。奄然而化。自說證第二果。預作遺文偈百餘句。備言悟身妄幻脩進得果。臨終時。眾見一物如龍。自床直上空中○是年釋慧嚴示寂。壽八十一。帝詔曰。嚴法師。學道之匝。奄爾遷神。可給錢五萬。布五十疋(本傳)○求那跋陀羅。譯楞伽經四卷。後達磨指此土。唯此經義。契禪宗之直指也。
甲申(二十一)(五)
  曇無竭。二十五人。遊西域二十餘年。自餘竝死。唯竭獨還。得觀音受記經。揚都番譯○魏太子晃。被崔寇所讒。太武疑之。晃求哀沙門元高。高為作金光明懺。太武夢其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