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秦曇摩難提(此云法喜)。自建元末。至長安四年。譯法益經一卷○竺法汰。是年示寂。壽六十八。孝武詔曰。汰法師。道播八方。奄爾喪逝。可賻錢十萬。喪事有司悉辦○郗超與汰厚善。甞約。先沒者當先報冥事。至是汰卒。超夢之曰。向與君約報應之事。今皆不虗。願君無忘脩德。超由是循道彌篤(僧傳。又辨正搜神記。乃竺法度與王坦之相約云)。
戊子(十三)(三)(三)(高祖乾歸太初元)(三)(三)(三)
  天竺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以法付般若多羅。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遂示寂。
己丑(十四)(四)(四)(二)(麟嘉元)(四)(四)
  道安法師。有弟子僧富。因還魏郡。有一劫人。劫一小兒。欲取心肝以解神願。富見乃曰。大人五藏可用否。劫戲言亦好。富自取劫刀。畫胸至臍。羣劫奔走。即送小兒還元家。時路人見富。因問其故。還家取針縫其腹皮。塗以藥。轝還寺將息。少時而差○罽賓瞿曇僧伽提婆(此云眾天)。於長安。出揵度等論。四十六卷○孝武帝精心奉法。志念冥符。師子國王。欽其懷道。遣沙門曇摩撮。遠送玉像。以表丹情(辨正論)。
庚寅(十五)(五)(五)(三)(二)(五)(五)
  時晉室微。而天下奇才。多隱居不仕。聞廬山遠法師之道。皆來從之。師因謂劉程之等曰。諸君倘有心淨土之遊。當加勉勵。遂同發志。於無量壽佛之前。設齋立誓。期生淨土。其誓文略云。審二報之相催。知六道之難拔。誓同茲人。俱游絕域。臨三途而緬謝。傲天宮而□□云云。由是僧俗凡一百二十三人。竝慕道辭榮。棲心物外。續有千餘人。同結白蓮社矣(廬山記)○竺佛念。自安高支謙之後。傳譯明匠。莫踰於念。符姚二代。為譯人之宗。念自譯經七十四卷。
辛卯(十六)(六)(六)(四)(三)(六)(六)
  僧伽提婆。至尋陽。初曇摩難提。出毗曇心。言多疑滯。至是遠公請入廬山。重譯毗曇等論七卷○曇摩難提。共譯經一百一十四卷○釋道敬。方入廬山出家。奉持般若等經。
壬辰(十七)(七)(七)(五)(四)(七)(七)
  八月彗現。詔天下有德沙門禳之。竺曇猷禱之。七日彗沒。有青衣童子來悔過。乃隱不現○西域迦留陀伽(此云時水)譯十二遊經○西秦釋聖堅。譯摩伽等經二十四卷。
癸巳(十八)(八)(八)(萇死高祖興立)(六)(五)(八)(八)
  時謝靈運。恃其才高。骯髒傲物。與世少諧。初入廬山。一見遠公。肅然心服。師問於遠。求入淨社。遠以心雜止之。今東西二池。乃靈運所鑿也。常有紅白蓮花。光華殊特。其白花西方有之。自此而始(廬山記)○秦僧伽跋澄(此云眾現)。譯[鞥-合+(白-日+田)]婆沙等經論二十七卷。澄戒德整峻。眾皆則之。
甲午(十九)(秦)(為後秦滅)(後秦)(高祖皇初元)(七)(六)(九)(九)
  釋慧嵬多在山禪定。有一無頭鬼(現形)。嵬曰。汝無頭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隱復作無腹鬼現。嵬曰。汝無腹藏之憂。一何樂哉。須臾復作異形鬼。皆隨點化而隱。時大雪。有一女子。來求寄宿。姿容婉媚。衣服鮮麗。女白嵬曰。以上人有德。天遣我來。以相慰喻。談說欲言。勸動其意。嵬執志貞確。一心無擾。乃謂女曰。吾心若死灰。無以革囊見試。女遂凌雲而逝。顧歎曰。海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志堅貞。嵬以隆安三年。與法顯遊西域焉(本傳)○符秦五主四十四年。沙門六人。出經律論一百九十七卷。
乙未(二十)(後秦二)(八)(七)(十)(十)
  釋僧道。秦主欽其德業。友而愛之。入寺造敬。同輦還宮。及什公譯經。師亦參議焉○釋曇微。安公弟子。講法精敏。是年無疾而化。
丙申(太元二十一)(九月安帝即位)(三)(西秦)(太初九)(後涼)(龍飛元)(後燕寶)(永康元)(魏)(皇始元)
  魏趙郡沙門法果。戒行精至。開演法籍。詔徵以為僧統(弘明)○沙門康道和。戒德有儀。軌範羣物。譯益意經。
丁酉(安帝)(德宗)(隆安元)(皇初)(四)(太初)(十)(龍飛)(二)(南涼)(禿髮鳥孤元)(北涼)(□業神璽元)(西涼)(李暠)(燕二)(魏二)
  桓元勸帝沙汰僧尼。詔曰。沙門有通經律。行可宣寄大化者。聽依所習。否者悉令罷道。唯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簡。及遠法師以書抵元。遂停其詔○僧伽提婆。來遊建康。晉朝王公名士。莫不造席。乃譯阿含經一百一十卷。
戊戌(二)(五)(十一)(三)(二)(二)(西涼)(後燕慕容□□□□)(□)(□)
  魏太祖。下詔曰。佛法之興。其來□□□□□□□□□□神蹤遺法。信可依憑。□□□□□□□□□□□□□□令信向之徒。有所□□□□□□□□□□□□□□□中達唯誦觀音經。明日將噉之□□□□□□□□□□嚙柵成闕。達乃穿柵得脫(僧傳)。
己亥(三)(弘始元)(十二)(後涼)(纂咸寧元)(三)(天璽元)(長樂元)(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