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中。東遊若耶。止昌原寺。時多疫疾曠善神呪。百姓疾者。祈之皆效。有人見曠之行住。常有鬼神數十。衛其前後。孝武帝欽其風。請出京。止長干寺。事以師禮。
丁丑(二)(秦十三)(至是九州之地秦有其八晉唯有東南一隅耳)
  釋慧永。初與遠公。同依安公。至是永先至尋陽。刺史陶範。留之憩廬山。捨宅棲止。乃瓶西林寺。永真素自然。言常含笑。善於講說。門徒稍盛。又別立一室於嶺上。時坐禪焉。所居有香氣。因號香谷。常有一虎。馴伏于屋。永甞至一橋。營主騎馬。當道阻之。永以杖指。馬驚人仆。明晨來寺悔過。白黑聞知。歸心者眾。
戊寅(三)(十四)
  竺法念。出毗奈耶律十卷○竺道壹。初從汰公受學。思徹淵深。簡文帝深重之。後東止虎丘。又適耶溪。頃之郡守王薈。起嘉祥寺。請居僧首。僧尼諮稟。時號九州都維那。隆安中卒。孫綽有讚(僧傳)。
己卯(四)(十五)
  秦道安法師。既住長安。大弘法化。初魏晉沙門。依師為姓故。姓各不同。安曰。師莫尊於釋迦也。應沙門宜以釋為氏。今稱釋氏。自安始也。安多聞廣識。雖古器篆文。安皆識之。秦主勑三舘學士。內外有疑。皆咨問於安。國人語曰。學不師安。義不禁難。然安臂上。有一肉釧。[搖-缶+寸]可上下。而不出腕。時人謂之印手菩薩。羅什之在龜茲。亦遙禮焉。安常注諸經。恐不合理。因誓曰。若所說合理。願見瑞相。乃夢胡僧。頭白眉長。語安云。君所注經。殊合道理。我不入泥洹。當助流通。可時設我食。後十誦律至。遠公乃知。和上所夢。賓頭盧也。於是立座飯之。處處成則(同上)○安有弟子法遇。江陵講經。受業者眾。一僧飲酒廢夕講。遇罰而不遣。安聞以荊寄之。遇即曰。此由飲酒也。我訓領不勤。遠貽憂賜即集眾自伏地。命維那行杖三十。垂淚自責。時道俗因之厲業者眾。
庚辰(五)(十六)
  高僧涉公蜀人。豫言事多驗。不食五穀。日行五百里。能呪龍降雨。建元十一年。至長安。秦每遇旱。常詔師祈雨。師誦呪致龍于鉢。命堅與羣臣觀之。乃遣升空而雨。王臣士庶悉皆敬奉。自是無復炎旱之憂。是年十二月。無疾而化。卒後七日。堅以其異。試開棺視之。唯殮被存焉明年大旱。堅曰。涉公若在豈使朕燋心於雲漢哉。
辛巳(六)(十七)(六十二國入貢)
  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於殿內。引諸沙門居之(通鑑)○帝造皇太寺。捨本第立本起寺(方志)。
壬午(七)(十八)
  秦曇摩蜱(此云愛法)譯般若鈔五卷○秦主出同苑。命安法師。升輦同載。秦主以將伐晉。告安。安力諫。而堅不納。明年果有淮南之敗(僧傳)。
癸未(八)(十九)
  西域竺曇無蘭(此云法正)自太元辛巳。於揚都譯經六十一部○竺曇猷(即帛道猷)聞天台山有精舍。得道者居之。猷至。以石梁高危。未敢直度。且西礙大石。攀登路絕。因還止石室。彌年禪觀。後試造橋。乃見梁道平正。橫石洞。開度橋少許。見寶寺神僧。果如所說。猷乃陳住意。僧曰。却後十年。自當至此。何勞早住。相送度梁。橫石已塞。至太元末年。終於山室。舉體綠色。端坐如生。今有往者。雲迷其道也(僧傳又感通錄云太元元年化者非也)。
甲甲(晉太元)(九)(秦建元二十)(後秦)(姚萇日雀元)(西秦)(乞伏國亡)(後燕)(世祖)(慕容垂元年)
  慧遠法師。少為儒生。博極羣書。甞與僧慧持。造安法師席下。聞出世間法。而悅之歎曰。儒道九流。特粃糠耳。遂出家。安門徒數千。遠居第一座。安甞歎曰。使道流東國。其在遠乎。至是以秦亂。來遊于晉。
乙酉(十)(秦)(符堅遇弑符丕即位)(秦後二)(西)(建義秦元)(後燕二)
  正月二十七日。道安法師。見有異僧。出入窻隙。安以生處問之。僧曰。當生兜率。即以手虗撥天西北。即雲開。備見兜率天宮之妙。又曰。當浴聖僧。方果所願。具示浴法。後安設浴。見有數十小兒入寺。須臾但聞浴室用水聲。久之不見。開室而巾濕水減。果是聖應也。二月八日。忽告眾曰。吾當去矣。無疾加趺而逝。門弟子數十人。知名于世。師著僧尼軌範。及法門清式二十四條(僧傳)。
丙戌(十一)(秦)(丕遇弑符登即位徿東太初元)(建初元)(長入長安即位)(西秦二)(後涼)(呂光太安元)(後燕)(建康元)(魏)(太祖現登國元)
  慧遠法師。抵潯陽。見廬山愛之。乃止龍泉精舍。次寓西林。復於山東。建東林寺。經綸之際。山神降靈。願加資助。信宿後乃風雷夜作。雲雨晦冥。明發就觀。則有良木殊材。駢羅委積。時晉將軍桓伊。初臨此牧。驚其神異。奏立寺焉。是年寺成。初太尉陶侃鎮廣州。有漁于海。得文殊像。送寒溪寺。甞經火。而像無恙。後侃鎮武昌。使人迎之致舟。舟沒而失其像。及遠瓶寺心祈之。於是其像冷然自至(本傳)○魏太祖道武皇帝即位。帝生知奉佛。初平中山經郡國。見沙門。皆致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北史)。
丁亥(十二)(二)(二)(三)(二)(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