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4-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续佛祖统纪-宋-佚名-第22页

燕主欽其德。給二縣租稅。仍為立神通寺。曾經三度毀之。而不得犯者。朗輙見身以錫杖揮之立。四百年而佛像如新(本傳及北山錄)。
辛丑(五)(三)(呂降)(神鼎元)(二)(沮渠蒙遜永安元)(二)(熈)(光始元)(二)(四)
  初建元十三年。符秦盛時。德星屢現。太史奏。外國當有智人入輔。及秦主攻襄陽。得道安以為應。安讓不敢當。勸秦主。迎龜茲國鳩摩羅什(此云童壽)。秦主從之。太元七年。即遣呂光。伐龜茲以迎什。遂獲什。光見什年少。妻以龜茲王女。什苦辭。光飲以醇。□□閉室中□□□□□□光還。而符堅已敗。因僭□□□□□□□□□□□□□□□□□□國及姚萇□□□□□安八年□□□□□□風化□□是年三月。有木連理。生于廟廷。□□□園葱變為[蓲-品+?]。以為美瑞。五月遣將伐涼。九月隆隆乃迎什。十二月至長安。秦主禮待以國師。於西內逍遙園。命什譯經。秦主卑萬乘之心。尊三寶之教。機政之暇。躬與什對譯○南涼釋曇霍。專以神力化物。行疾如風。力者追之不及。言人死生貴賤。毫釐無爽。人或藏其錫杖。霍閉目少時。立知其處。因之事佛者甚眾。鹿孤有弟耨檀。多虗害。霍謂曰。當脩善道。為後世橋梁。檀曰公能七日不食。僕當奉佛。乃幽七日。而霍無饑色。檀因此改信節殺興慈。國人既蒙其祐。咸稱曰大師(本傳)○杯度比丘。常乘木杯度水。神化莫測。時在彭城。羅什聞之歎曰(一作度聞什入關歎曰)。吾與此子戲別三百年矣。相見杳然。未期遲於來世耳(感通傳)。
壬寅(元興元)(四)(傉檀弘昌元)(二)(三)(二)(三)(五)
  秦什法師。是年出彌陀彌勒思益等經○廬山遠法師。聞什入關。遣書通好。秦主聞遠師之風。遙相欽敬。送旃檀像塔。請作大智度論度。致書殷勤。什亦送雙口澡瓶。及遺書曰。佛記東南有護法菩薩。勗哉仁者。善弘其事。并遺偈一章。略曰。既已捨染樂。心得善攝否。若得不馳散。深入實相否。畢竟空相中。其心無所樂(云云)。遠復答以偈。略曰。本端竟何從。起滅有□□。一微涉動境。□□頹山勢。惑想更相乘。觸理自生滯。(云云)□□國未□□□常住之說。但云壽命長劫。遠曰。佛是至極。至極則無變。無變之理。豈有窮哉。乃著法性論。有曰。至極以不變為性。得性以體極為宗云。羅什見論歎曰。遠未及見經。暗與理會。豈不妙哉○桓元重申庚氷之議。欲沙門盡敬王者。朝廷承風。旨多與元合。因以問遠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使朝廷失體也。得八座書。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詳論不敬之意。以釋其疑。便當行之。遠公慨然。懼大法之將淪。乃答其書。并著沙門不敬王者論五篇。劇陳所以不拜之意。其論五篇。一曰在家。謂在家奉法。則是順化之民。情未變俗。迹同方內。故有天屬之愛。奉主之禮。禮敬有本。遂因之以成教。二曰出家。謂出家則是方外之賓。能遁世以求其志。變俗以達其道。變俗則不得與世典同禮。遁世則宜高尚其迹。故能拯溺俗於沉流。拔幽根於重劫。遠通三乘之津。近開人天之路。如令一夫全德。則道洽六親。澤流天下。雖不處王侯之位。固已恊契皇極。在宥生民矣。是故內乖天屬之重。而不違其孝。外闕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三曰求宗不順化。謂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塵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則其生可滅。不以生累其神。則其神可冥。冥神絕境故謂之泥洹。故沙門雖抗禮萬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四曰體極不兼應。謂如來之與周孔。發致雖殊。潛相影響。出處或異。終期必同。故雖曰道殊。所謂歸一也。不兼應者。物不能兼受也。五曰形盡神不滅。謂識神馳騖。隨行東西也(弘明集)。元始意堅。及得遠論。即緩其事○竺法曠。志行淵深。每以法華為會三之旨。彌陀為淨土之因。常詠二部。有眾則講。獨處則誦。甞造彌陀大殿。伐木遇旱。曠呪令出水。是年示寂。顧愷之作讚傳(本傳)○北涼釋道龔。譯寶梁等經十二卷。釋法眾。譯陀羅尼經。又僧伽陀。譯善權經○魏太祖。於虞地。造十五級塔。又造開泰定國二寺。寫一切經。造千金像。每日法集三百名僧(方志)。
癸卯(二)(五)(後涼)(為後秦滅)(二)(三)(四)(三)(四)(六)
  冬桓元篡位。封帝為平固王。乃下書曰。佛法弘大。所不能測。推奉主之情。欲興其敬。今事既在己。宜體謙冲。應諸道人。勿復致禮也○秦什出金剛仁王等經○釋曇邕。初仕符秦。為衛將軍。形長八尺。雄武過人。符堅南敗。因從安公出家。次事廬山遠公。內外綜涉。志尚弘法。為遠人關。致書羅什。凡為使命。十有餘年。鼓擊風流。搖動峯岫。強捍果敢。專對不辱。後於山西。營立茅宇。與弟子曇果。沉思禪門。果夢山神求受五戒。果曰。家師在此。可往咨受。後邕見一人。風姿端雅。從者二十人。請受五戒。邕知是山神。乃為說戒說法。神嚫以外國七節。禮拜辭別。倐忽不見(僧傳)。
甲辰(三)(六)(西秦)(南涼)(三)(四)(五)(四)(五)(魏)(天賜元)
  春劉裕討桓元。元敗。挾帝走江陵。元為人所殺○釋智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