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至開。開至威凡三世。負盛譽(僧傳)○釋慧受化王坦之等。捨園宅為安樂寺。
丙寅(海西公奕)(太和元)(二)
遁法師。三載在京講法。朝野悅服。郗超甞問謝安曰。遁談何如嵆中散。安曰。嵆努力才得半耳。又曰。何如殷浩。安曰亹亹論辯。恐當抗衡。超拔淵源。殷有慚德。超後與親舊書曰。林公神理所通。玄拔獨悟。數百年來紹隆大法。令真理不絕。一人而已。是年遁抗。表辭還山。有詔資給。敦遣公卿祖餞于征虜亭。是日都市為廢。既而收迹剡山。畢命林澤。壽五十三。甞有遺遁馬者。遁受之。或有譏者。遁曰。愛其神駿。聊復畜耳。後有餉鶴者。遁曰。鶴冲天之物。寧為耳目翫乎。遂放之(本傳)秦西域曇摩持(此云法海)。譯十誦戒本三部。
丁卯(二)(三)
竺曇猷。初止剡之石城山。又移始豐赤城山石室坐禪。有羣虎蹲於前。猷因誦經。一虎獨睡。猷以如意。扣其頭云。何不聽經。經畢而虎皆去。尋有大虵。十圍競來環遶。舉頭向猷。半日復去。一日神見形曰。弟子夏帝之子。居山二千餘年。今往寒石山。輒推室以相奉。鳴[鞥-合+(白-日+田)]吹角。陵雲而去。禪學者皆造焉(本傳)。
戊辰(三)(四)
釋慧常譯尼戒一卷○司徒王珣及弟珉。捨宅為寺(今平江虎丘也)。
己巳(四)(五)
竺僧朗。於太山金輿谷崑崙山。別立精舍。學者聞風而至。秦主符堅欽其德。遣使嚫遺。此谷舊多虎。及朗居之。猛獸皆遁。至今人呼為朗公谷。
庚午(五)(六)(滅燕而有中原)燕土(為秦滅)
晉司馬桓溫。末年奉法有尼造之。溫敬而不倦。每浴必移晷。溫訝而私視見。尼揮刀自割截支分臠。有頃尼出。溫以情問。尼曰。君志若遂。形當如之。時溫方謀問鼎。聞此悵然便止。尼遂辭。不測所之(感通傳)。
辛未(太宗)(簡文帝昱咸安元)(七)(涼)(代三十四)
竺法汰止瓦官寺。簡文深相敬重。請講放光經。帝親臨幸。公卿畢集。黑白欽敬○鳩摩羅佛提(此云童覺)。共竺佛念佛護。譯阿含抄○許詢字玄度。澡心學佛。甚為江左公卿仰慕。簡文高其風。每月夜思清言妙理必造焉。至其亹亹。帝不覺前席達旦忘倦。帝每曰。玄度才情。固未易有(本傳)○是年彗星現。帝詔竺法曠禳之。曠答。有曰陛下當勤脩德政以塞天譴。貧道固當盡情上答。乃與弟子齋懺。有頃灾滅。
壬申(二)(八)
七月帝崩。帝性仁恕。造佛建齋。度僧立寺。於長干寺。起浮圖塔。壯麗殊偉(六帖)○是歲合浦人董宗之。漁海中護佛圓光。獻于高悝。所獲金佛之背。脗然契合。四十餘年。靈像方足。自晉及隋六代王臣。莫不歸敬。靈異非一(見感通錄)○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崙。譯須賴等經。
癸酉(孝武帝曜)(寧康元)(九)
道安法師。自達襄陽。廣宣(經法經義)克明自安始也。立檀溪寺。建浮圖。鑄銅像。能起自行。光明燭天。傾都拜贍。歡呼動山谷。秦主符堅。送外國金像彌勒 安每講設以作證。一夕像光照室。視之頂有舍利焉。習鑿齒襄陽高士。先以書通好。因詣安。自稱曰。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相得歡甚。齒即以書抵謝東山。稱安蓋非常勝士。恨公不一見耳。孝武帝欽師道德。遣使通問。并有詔曰。安法師。以道德照臨人天。使大法流行。為蒼生依賴。宜日食王公祿。所司以時資給。安固辭不受。後秦主符堅。攻克襄陽。得道安而喜。謂左右曰。朕以十萬師取襄陽。得一人半耳。左右問為誰。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
甲戌(二)(十)
法師竺潛示寂。壽八十九。武帝下詔曰。潛法師理悟虗遠。風鑑清高。棄宰輔之榮。襲染衣之素。方賴宣道以濟蒼生。奄從遷謝。用痛于懷。可賻錢十萬。助建塋塔。勑塟沙門。自潛而始○潛有弟子法友法蘊法識法濟。皆有才譽。又康听尤善草隷孫綽各為之贊(僧傳)。
乙亥(三)(十一)
竺法義。深公弟子也。王導孔敷。竝承風敬友。咸安三年。忽感氣疾。常念觀音。夢人破腹洗腸。覺即病愈。是年帝遣使徵請。出都講說。帝每從之聽講。太元五年卒。賜錢十萬營塔。塟于新亭崗。後立寺焉。今天安是也○支曇籥善梵唄。傳響至今。
丙子(太元元)(十二)(涼)(為秦滅)(代)(為秦滅)
竺法念。譯瓔珞經十二卷○前涼張氏八主七十六年。共譯經四部六卷○竺法曠。初止潛青山。謝安郗超皆往致敬。興寧中。東遊若耶。止昌原寺。時多疫疾曠善神呪。百姓疾者。祈之皆效。有人見曠之行住。常有鬼神數十。衛其前後。孝武帝欽其風。請出京。止長干寺。事以師禮。
丁丑(二)(秦十三)(至是九州之地秦有其八晉唯有東南一隅耳)
釋慧永。初與遠公。同依安公。至是永先至尋陽。刺史陶範。留之憩廬山。捨宅棲止。乃瓶西林寺。永真素自然。言常含笑。善於講說。門徒稍盛。又別立一室於嶺上。時坐禪焉。所居有香氣。因號香谷。常有一虎。馴伏于屋。永甞至一橋。營主騎馬。當道阻之。永以杖指。馬驚人仆。明晨來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