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其說廓落難用。虗無難信何也。曰至味不合於眾口。大音不比於眾耳。作咸池發蕭韶。莫之和也。張鄭衛之絃歌時俗之音。必不期而拊手也。韓非以管窺之見。而謗堯舜。接輿以毛氂之分。而刺仲尼。皆躭小而忽大者也。夫聞清商而謂之角。非彈絃之過也。聽者之不聰矣。見和璧而名之石。非璧之賤也。視者之不明矣。大道無為。非俗所見。不為譽者貴。不為毀者賤也(餘文見藏中弘明集)。
  丙子建安元年 西土千歲寶掌和尚。願住世千歲。至是東遊此土。常不食。日誦經千餘卷。後入蜀禮普賢(五燈)。
  丁丑二 沙門康猛詳竺大力。於洛陽。譯四諦及興本起行等經。六部十一卷。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十二 天竺沙門曇果猛詳。共譯中本起經二卷。
  戊子十三 西天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以法付師子比丘。偈曰。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復告以後難乃示寂。眾欲分舍利。復現空中說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五燈正宗記竝己丑歲入滅)。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二十四 自永平十年丁卯至是年。共一百五十三年中。緇素十二人。譯經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開元釋教錄)。

  三國

  魏 姓曹。都洛陽。五主。凡四十五年。
  蜀 姓劉。都成都。二主。凡四十三年。
  吳 姓孫。都(武昌建業)。四主凡五十九年。
庚子(魏)(高祖丕黃初元)(蜀昭烈王)(備)(吳太祖)(權)(十一月獻帝禪位于魏王丕改元)辛丑(二)(章武元)(據西蜀)(元)(全有吳楚)壬寅(三)(二)(黃武元)癸卯(四)(後主)(建興元)(二)
  月支支謙至吳譯經。
甲辰(五)(二)(三)
  西域僧維祇難(此云障礙)。於武昌譯阿差末菩薩等經○沙門竺律炎同至譯經。
乙巳(六)(三)(四)丙午(七)(四)(五)丁未(烈祖叡太和元)(五)(六)戊甲(二)(六)(七)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精通書藝。不好黃老。惟每讀佛經。必留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甞著辨道論。以見意(今載藏弘明集)。
己酉(三)(七)(黃龍元)庚戌(四)(八)(二)辛亥(五)(九)(三)壬子(六)(十)(嘉禾元)癸丑(青龍元)(十一)(二)甲寅(二)(十二)(三)乙卯(三)(十三)(四)丙辰(四)(十四)(五)丁巳(景初元建丑為正)(十五)(六)戊午(二)(延熙元)(赤烏元)己未(三齊王即位復用夏正)(二)(二)庚申(邵陵厲公芳正始元)(三)(三)辛酉(二)(四)(四)
  康居三藏康僧會。至金陵設像行道。國人初見沙門驚異之。有司以聞。權詔至問之。會廣陳如來之化因曰。如來化已千年。然靈骨舍利。神應無方。昔育王奉為八萬四千塔。此遺化也。權曰。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苟其無驗。國有常刑。會請期七日。謂其屬曰。佛法廢興在此一舉。當加意懇求。至期無驗。乃展二七又無應。權曰。趣烹之。會更展期又七日。眾懼矣。至五鼓聞。鎗然有聲。起視瓶中。五色錯發。黎明進之。王臣大悅。歎曰。希世之瑞也。會又言。舍利威神無能壞者。吳主使力士槌之。砧碎而光明自若。於是建塔佛陀里。又為寺額曰建初。江南寺塔自此而始○闞澤仕吳。官太子太傅。吳主問澤曰。佛何年入中國。何緣未及此方。澤曰。永平年佛法初至。計今赤烏四年。百七十餘年矣。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乞與西僧角法。善信負妄而死。凡中國人。既不出家。無人流布。加之罹亂。故歲深方至本國。吳主曰。孔子老子之教。與佛比對若何。澤曰。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天法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優劣可見矣(宗炳明佛論等)。
壬戌(三)(五)(五)癸亥(四)(六)(六)甲子(五)(七)(七)乙丑(六)(八)(八)丙寅(七)(九)(九)丁卯(八)(十)(十)戊辰(九)(十一)(十一)
  西天二十四祖師子尊者。以法付婆舍斯多。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付法已。祖留罽賓(統紀)。
己巳(嘉平元)(十二)(十二)庚午(二)(十三)(十三)
  天竺沙門曇柯迦羅(此云法時)至洛陽譯僧祇戒本。時比丘特剪髮而已。未有律儀。迦羅始出戒本。而以戒心為日用(通論)。
辛未(三)(十四)(太元元)
  天竺波羅芬多至洛。神異不測。
壬申(四)(十五)(侯官侯亮建興元)
  魏。天竺沙門康僧鎧。於洛陽譯無量壽等經三部四卷。
癸酉(五)(十六)(二)甲戌(高貴卿公正元元)(十七)(五鳳元)
  支謙自至吳。至是譯經八十八部。合一百一十八卷。謙博覽經籍。時語曰。支郎眼中黃。形雖細是智囊。吳主高其才。拜為博士。固辭不受(一云輔導東宮甚有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