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 按佛祖統紀。乾道元年二月。召靈山子琳法師入見。問曰朕欲讀經。以何為要。師曰金剛圓覺。最為要道。問參禪之法師曰。直須自悟。上悅。賜號慈受。三月以鄭國公主出家。勅品官庶民。有毀辱僧尼。罵稱禿字者。依祥符宣和勅旨。品官勅停。庶民流千里。仰天下州軍。徧榜曉諭。仍許僧尼錄白指揮與度牒隨身永同公據應僧尼過犯。官司不得私理。須奏聞取旨施行。
  乾道三年。幸上天竺。授僧若訥右街僧錄。勅建內觀堂於禁中。一遵上竺制度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乾道三年二月。駕幸上天竺。禮敬大士。問住山若訥曰。大士之前。合拜不合拜。師曰。不拜則各自稱尊。拜則遞相恭敬。上欣然致拜。又問歲旦脩光明懺之意。師曰佛為梵釋四王。說金光明三昧之道。囑其護國護人。後世祖師。立為懺儀。於歲旦奉行其法。為國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悅。授右街僧錄。復賜錢。即道翊法師故居。建十六觀堂。命內翰樓鑰作記。三月勅於禁中。建內觀堂。一遵上竺制度。
  乾道四年。召僧若訥。領五十僧。入內觀堂。修佛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乾道四年四月八日。召上竺訥法師。領五十僧。入內觀堂。行護國金光明三昧。齋罷說法。上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許經卷。師曰有本者如是。上悅。進授左街僧錄慧光法師。自是歲歲佛生日。賜入內僧帛五十匹。修舉佛事。
  乾道七年。召僧慧遠。入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乾道七年二月。靈隱慧遠禪師。入對選德殿。上曰。如何免得生死。對曰。不悟大乘終。未能免。上曰。如何得悟對曰。本有之性。磨以歲月。自然得悟。上曰。悟後如何對曰悟後始知今日問答皆非。上曰。一切處不是後如何。對曰脫體現前。更無可見之相。上有省。首肯之。
  乾道八年。幸天竺寺。召諸僧集內觀堂。賜齋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八年春正月丁酉。幸天竺寺玉津園 按佛祖統紀。八年正月。車駕幸靈隱錫賚有加。八月召天竺訥法師徑山印禪師靈隱遠禪師。及三教之士。集內觀堂。賜齋。復令遠禪師獨對東閣賜坐。問曰。前日睡中忽聞鐘聲。不知夢覺是同是別。對曰。夢覺無殊。教誰分別。上曰。鐘聲從何處起。對曰從陛下問處起。十月賜靈隱慧遠佛海禪師。
  乾道九年。幸天竺寺。召訥法師。獨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九年正月辛酉。幸天竺寺玉津園 按佛祖統紀。九年正月。召上竺訥法師。獨對選德殿賜坐。問大士歷代靈跡。及法華經旨。
  淳熈元年。詔於上竺建藏殿。召僧入對禁中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淳熈元年二月。賜內帑於上竺。建藏殿。及賜大藏經。皇太子為書殿榜。四月召鴈山靈峰中仁禪師。入對禁中。五月召靈隱遠禪師。入對便殿。
  淳熈二年。詔建護國金光明道場。召僧若訥入對。遣中使迎佛舍利塔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淳熈二年三月。駕幸上竺。炷香禮敬大士。詔建護國金光明道場。賜白雲堂印令天下三教諸宗。並詣白雲堂公舉用。印甲明有司六月召上竺訥法師。獨對內觀堂十二月遣中使至阿育王山。迎佛舍利塔。上瞻禮之頃。見塔上有如月輪。他日復見如水晶者。勅迎往東宮。皇太子見相輪上纍纍若水晶貫珠。
  淳熈三年。迎舍利於碧琳堂。詔以天台教文入藏。召僧德光。入對選德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淳熈三年正月。迎舍利於碧琳堂。上見塔角有光。若金珠者。勅內侍奉塔還山。具齋以謝靈貺。又勅福州。依天聖二年已降聖旨天台一宗教部。付開元東禪。鏤版入藏。先是慈雲式法師。奏乞天台教文入藏。詔可之。二月詔台州報恩德光禪師。入住靈隱。十一月入對選德殿。上問曰。釋迦雪山六年。所成者何事。師曰。將謂陛下忘卻。上說賜號佛照禪師。
  淳熈四年。召光禪師。入對內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淳熈四年。召靈隱光禪師入對內殿。進宗門直指。上問浙東名山。太白玉几之外。以何為勝。師曰保國護聖國清萬年。上悅。當時侍臣咸皆歎賞以為名對。
  淳熈五年。御書太白名山。賜住山了朴禪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淳熈七年。召僧雪竇等。入對內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淳熈七年。召明州雪竇寶印禪師入見。上問曰。三教聖人。本同此理。師曰。譬如虗空。初無南北。上曰。但所立門戶異耳。故孔子以中庸設教。師曰。非中庸何以立世問。華嚴有云。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間法。上曰今時學者。祗觀文字。不識夫子心。師曰。非獨今之學者。當時顏子為具體。祇說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如有所立卓爾。亦未足以識夫子心。夫子亦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以此而觀。當時弟子。尚不識夫子心。況今人乎。張商英有云。唯吾學佛。然後能知儒上曰。朕意常作此見。上又問曰。老莊之教何如。師曰。可比佛門中小乘人耳。小乘厭身如桎梏。棄智如雜毒。化火焚身。入無為界。正如莊子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大乘人則不然。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