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文勝。編修大藏經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五年。七月丁酉。禁毀銅佛像 按佛祖統紀。五年詔曰。禁錮以來。天下多輦佛像赴京。顧惟像教世許尊瞻。忽從鎔毀。甚乖歸敬。應諸郡銅像依舊存留。但不許鑄造新像。右街應制沙門文勝。奉勅編修大藏經隨函索隱凡六百六十卷。
開寶二年長春節。詔天下沙門。殿試經律論義十條。全中者。賜紫衣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開寶三年。幸開寶寺觀新鐘。詔成都造佛經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三年九月己酉。幸開寶寺觀新鐘 按續文獻通考。開寶三年。詔成都造金銀佛經各一藏。
開寶四年。詔館梵僧於相國寺。勅雕大藏經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開寶四年。沙門建盛。自西竺還詣闕進貝葉梵經。同梵僧曼殊室利偕來。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詔館於相國寺。持律甚精。都人施財盈屋。並無用。勅高品張從信往益州。雕大藏經板。
開寶五年。禁鐵鑄浮屠及佛像。詔僧入大內。誦藏經。又詔於尼寺。置壇受戒。又詔禁道場夜集士女。賜天竺沙門。紫服金幣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五年春正月壬辰朔。禁鐵鑄浮屠及佛像 按佛祖統紀。五年詔京城名德元超等。入大內誦金字大藏經。車駕臨幸。並賜紫方袍。又詔曰。僧尼無間。實紊教法。自今於尼寺。置壇受戒。尼大德主之。又詔曰。釋門之本。貴在清虗。梵剎之中。豈宜汙雜。適當崇闡。尤在精嚴。如聞道場齋會夜集士女。深為褻瀆。無益修持。宜令功德司祠部。告諭諸路並加禁止。西天竺沙門可智法見真理三人來朝。賜紫方袍。西天竺沙門蘇葛陀來貢舍利文殊華。賜紫服金幣。西天竺沙門彌羅等十四人來朝。並賜紫服。
開寶六年。幸相國寺。限諸州僧及百人。歲許度一人。詔天竺僧赴闕。賜紫方袍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六年。三月丙子。幸相國寺觀新修塔。十二月限度僧法。諸州僧帳及百人。歲許度一人 按佛祖統紀。六年知鄜州。王龜從表稱。中天竺三藏法天至。譯聖無量壽經七佛讚。河中府梵學沙門法進執筆綴文。龜從潤色。詔法天赴闕。召見慰問。賜紫方袍 按歸田錄。太祖皇帝。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儈錄贊寧奏曰。不拜。問其何故。對曰。現在佛不拜過去佛。贊寧者頗知書。有口辯。其語雖類俳優。然適會上意。故微笑而頷之。遂以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議者以為得禮。
開寶八年。臨幸佛寺。禮無畏三藏塔。手書金剛經。讀誦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八年冬十一月。臨視新龍興寺 按佛祖統紀。八年三月。上幸洛陽。至龍門山廣化寺。開無畏三藏塔瞻敬真體。四月上將郊天。而雨不止。遣使禱無畏塔。及期而霽。上自洛陽回京師。手書金剛經。常自讀誦。宰相趙普。因奏事見之。上曰。不欲甲冑之士知之。但言常讀兵書。可也。
開寶九年。幸諸寺院觀藏經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八月己亥。幸新龍興寺。乙巳幸等覺院。遂幸東築院。賜工人錢。又幸開寶寺。觀藏經。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勅復官倉為龍興寺。帝製新譯聖教序。賜天竺僧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類苑。太平興國元年。初周世宗。廢龍興寺。以為官倉。國初寺僧擊鼓求復。至是不已。上遣使持劍詰之曰。前朝為倉日久。何為煩瀆天廷。且密戒。懼即斬之。僧辭自若。曰。前朝不道。毀像廢寺。正賴今日聖明興復之耳。貧道何畏一死。中使以聞。上大感歎。勅復以為寺 按續文獻通考。元年帝製新譯三藏聖教序。賜天竺三藏法師。
太平興國二年。使改龍興寺為太平興國寺。立開先殿。以奉太祖御容。西天沙門吉祥來。進貝葉梵經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云云。
太平興國三年。詔賜天下寺額。及僧紫方袍。又賜僧諡及塔號。遣趙鎔迎明州阿育王佛舍利塔。以僧統贊寧為翰林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太平興國三年三月。賜天下無名寺額。曰太平興國。曰乾明。開寶寺沙門繼從等。自西天還。獻梵經佛舍利塔。菩提樹葉。孔雀尾拂。並賜紫方袍。四月詔諡廬山遠法師。曰圓悟。塔曰凝寂。永法師曰覺寂。塔曰實智。中天竺沙門鉢納摩。來獻佛舍利塔。敕供奉官趙鎔。往吳越。迎明州阿育王佛舍利塔。吳越王俶奉版圖歸朝。令僧統贊寧。奉釋迦舍利塔。入見於滋福殿。上素聞其名。一日七宣。賜號通慧大師。除翰林。與學士陶穀同列。或誚之曰。青瑣朱楹。安容此物。及與之語。師援據經史袞袞不已。誚者為之畏服。學士王禹偁徐鉉每有疑。則就質之。皆為下拜。事以師禮。滋福殿者。安佛像經藏立剎聲鐘。即內道場也。
太平興國五年。鑄佛像。修建諸禪寺及僧塔。又建譯經院。始興譯事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佛祖統紀。太平興國五年正月。勅內侍張廷訓。往代州五臺山。造金銅文殊萬善菩薩像。奉安於真容院。詔重修五臺十寺。以沙門芳潤為十寺僧正。十寺者。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祕密。靈境。大賢也。勅內侍張仁贊。往成都鑄金銅普賢像。高二丈。奉安嘉州峨嵋山普賢寺之白水。建大閣以覆之。詔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