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2-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历朝释氏资鉴-元-熙仲-第54页

請牒剃度。亦賜明經出身。納錢度僧萬人餘。進納自此始(通鑑)。
  己亥 二年三月。詔天下諸州。各置放生池。十月昇州刺史顏真卿。撰有唐天子放生碑銘。其序有云。我皇舉天下以為池。罄域中而蒙福。乘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倣髴(云云)。
  庚子 上元元年九月。天成地平節。上於三殿致道場。以宮人為佛菩薩。北門武士為金剛神王。召群臣膜拜圍繞(通鑑)。
  辛丑 二年。詔南陽慧忠禪師。詔書略云。朕聞調御上乘。久安中土。大雄付囑。實在朕躬。思與道安。弘宣秘典。廣興福潤。以及大千。傳罔象之玄珠。拔沉迷之毒箭。良緣斯在。勿以為勞。杖錫而來京師非遠。齋心已久。速副朕懷。春暄師得安否。遣此旨不多及。於是赴京。初安置千福寺。帝每召入禁中問道。帝一日致十問於師。一曰。見性後用布施作福否。師對無相而施。合見性。二曰。作何行業。合此道。師曰。無功而修。合此道。三曰。或有病難。將何修行抵擬。師曰。了業本空。得不動轉。四曰。臨終時。何得自在。師曰。努力自信道。五曰。煩惱起時。將何止息。師曰。本心湛然。煩惱回歸妙用。六曰。見性後用念佛。求生淨土否。師曰。性即是佛。生即淨土。七曰。捨此陰了。當生何處。師曰無捨無生自在生。八曰。臨終時有華臺實座來迎。可赴否。師曰。不取相。九曰。作麼生得神通以佛。師曰。見性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十曰。只依此本性脩定作佛否。師曰。定得作佛。佛亦無相無得。乃為真得也。此十對有廣辭(云云)。帝由是凝心玄旨(五灯)○帝問。師在曹溪得何法。師云。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麼。帝云見。師云釘釘着懸掛着。
  壬寅 寶應元年四月。楚州龍興寺尼真如恍。若有人接之。昇天見天。帝授以十三寶。謂真如曰。中國有灾。宜以第二寶鎮之。楚州刺史崔侁。奉表献于朝。一曰。玄廣天符。二玉雞。三糓璧。四王母還。五碧色寶。六如意珠。七紅靺鞨八琅[王*千]珠。九玉玦。十玉印。十一桑鈎。十二雷斧。十三(失名。)帝覽之大悅。名曰定國寶。帝以献自楚州。即太子所封之國。又聞中原宜以第二寶鎮之。遂詔太子攝政事。大赦改元○是年四月。帝不豫。韋后自箴血寫經示誠。百僚於諸寺齋僧。五月太上皇崩。帝哀慟致疾。相距十四日而崩。太子立。是為代宗(舊史唐書)。
  癸卯 代宗。改元廣德。十一月。吐蕃陷京。駕幸陝。吐蕃立廣武王丞宏為帝。郭子儀率兵。至吐蕃退○十二月。駕還京。帝在華陰。五臺文殊菩薩見。帝納以秘語帝歸京。詔修文殊殿。鑄銅為瓦。塗以黃金。所費億萬(通鑑)。
  甲辰 二年。詔內道場。選三百僧。百人為番。出入乘馬。講仁王般若經○是年迎忠國師住光宅寺(通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鎬。字從周。時引沙門為內道場。鎬諫曰。天子之福。要在養人。以一凾經。寓羹風化。未聞區區佛法而致太平。願陛下以無為為心。不以小乘而撓聖慮。帝從之(唐書)。
  乙巳 永泰元年九月。僕固懷恩與回紇吐蕃兵至上。於資聖西明二寺。置百高座。講仁王經。內出經二輿。以人為菩薩鬼神之狀。導以音樂鹵簿。百官迎於光順門外。從至寺。吐蕃至邠州。上命宰相及諸長官於西明寺。行香設齋奏樂。吐蕃聞而退。罷百高座講十月斂民資作浮屠供○元載。杜鴻漸王縉三人為相。皆好佛。縉尤甚。與鴻漸造寺無窮。上甞問。以佛言。報應因果為有無。縉等奏曰。國家運祚靈長。非宿福業何以致之。福業已定。雖時有小災。不能為害。所以祿山思明(寶應元年十一月。史朝義殺思明自立)毒流方煽。而皆有子禍。僕固懷恩稱兵內侮。出門病死。回紇吐蕃。大舉深入。不戰而退。此皆非人力所及。豈得言無報應也。上由是深信之。由是宮中祝佛梵唄齋薰無少懈。中外臣民。承流相化而奉佛○縉字夏卿。王維弟也。俱以名聞。縉持節河南副元帥。奉佛不茹葷血。晚節尤謹。代宗末年重佛。每從容而問之○禁中立內道場。常引沙門百餘。饌供珍滋。有寇至。令僧講仁王經以禳之。寇去。則厚加賞賜。胡僧不空。官至卿監。爵為國公。出入禁闥。勢傾權貴。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造金閣寺於五臺山。鑄銅為瓦。塗之以金。所費巨億。詔給中書符牒。令五臺僧數十人散之四方。求利以營之(以上並通鑑)。
  丙午 大曆元年。七月望壬午。作盂蘭盆會于禁中。綴飾鏐珠。設高祖太宗七聖位。幡節冠蓋。名以帝號識其上。自太廟迎。入內道場。鐃吹鼓舞。旌幢燭天。是日立仗百官。班光順門。迎拜導從。自是歲以為帝。癸未太廟二室。生靈芝。帝賦詩美之。百僚皆和(唐書)。
  丁未 二年。魚朝恩奏。以賜莊為章敬寺。以資章敬太后冥福。窮壯極麗。盡都市材不足用。奏毀曲江。及華清宮。館以給之。所費萬億○衛州進士高郢上書。其略曰。先太后聖德。不以一寺增輝國家。永圖征寧。以百姓為本。捨人就寺。何福之為。又曰。無寺猶可。無人其可矣。又陛下當卑宮室。以夏禹為法。而崇塔廟。踵梁武之風乎。又上書略曰。古之明王。積善以致福不費財以求禍。脩德以消禍。不勞人以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