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2-中国撰述史传部编年通史-历朝释氏资鉴-元-熙仲-第38页

痛。家人云。曾投石放水。進令明日見水可取石。胸即愈。自是八十年不出山。開皇中。蜀王秀臨益。妃患心痛。使諸毉治不損。乃遣使兩度請師。不出。王大怒。自入山。將加罪焉。既見進。不覺戰汗。王乃殷勤請行。進令王先行兩日。進一旦便至。徑入妃堂。妃見進流汗即安。進辭還山。王與妃送出。見進足離地四五寸。是年正月示寂(本傳)○是年。煬帝孫越王侗立。十一月改元義寧。未幾遜位王世充。世充使人齎藥。詣侗所曰。願王飲此酒。侗知不免。請與母相見。不許。遂布席。燒香禮佛。祝曰。從今已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也。偽諡恭帝(隋書)。
  戊寅 大業十四年。恭帝義寧二年○帝南巡。以元德太子之子代王侑。留守長安。丙子十一月。李淵克長安。立侑為帝。尊帝為太上皇。十四年戊寅。煬帝遇弑。進封淵為唐王。是年五月。恭帝遜位于唐(李淵)。
  宋山谷居士黃庭堅。撰吉州慈恩寺仁壽塔記云。隋皇文帝。方隱約時。有異人以舍利一掬遺之曰。以此福蒼生。因忽不見。其後周失御。隋文受命。仁壽改元。詔分舍利三十。置浮圖於天下高爽之地。皆發祥現瑞。三年又以所餘舍利五十有三。分置五十三州。皆撰有德行僧。調護至其州。卜吉地為浮屠。吉州發蒙寺其一也。
  僧之真偽。唯佛明之。自餘凡小。卒未能辯。良由導俗化方。適緣不一。權道難謀。變現隨俗。不可以威儀取。難得以事理求。通道為先。故無常准。經云。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所以二十四依。通三乘於季俗。一十六聖。窮六萬而弘持。又有九十九億三達真人。四十七賢六通明士。冥通佛性。顯蓋神功。遂使三有大州。釋門所統。四輪圍內。同稟仁風。能使七眾歸依。碎四魔於法身。三十八部弘護。證五翳於當時。固得代有澆淳。時逢信毀。淳信之俗。感淳果而高昇。澆毀之徒。受濁報而下沒。斯並無辜起惡。憫冐精靈。佛於爾無嫌。凡於佛有障。徒為謗訕。終難絕之。故周魏兩武。威伏諸侯。輕欺佛法。妄使滅除。自貽伊戚。禍及其身。命窮政改。吁嗟何已。尋復興復更顯由來。斯興亡在人。正法無沒。良由前列眾聖冥力住持。存廢自彼。道無不在。豈得百年短壽。而距六萬之修期乎。豈得以人中之聖睿。而抗天表之正真乎。豈得以生死之形儀。不格金剛之寶質乎。以四據星殊不可也。彼周魏兩君明后辟。知萬歲之焉有。審百年之不期。寶位由於非道。神識抱於愚蔽者。則自救無暇。焉能及人。皆謂常住萬邦。鄙三五之稱聖。威加四海。蔑堯舜之獨夫。遂使誅除。佛化非我。誰能坐受天殃。賢愚同笑。故集僧中。為住持之巨證乎(感通錄)。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五
  歷朝釋氏資鑑卷第六
閩扆峯沙門 熈仲 集
唐上
唐高祖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也。其祖虎。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追封唐公。帝襲唐公。事隋。以功進封唐王。義寧二年歲戊寅。五月戊午。受隋恭帝禪。即位于大極殿。改元武德。國號唐。都長安。在位九年。盖高祖舉晉陽之精兵。席捲長驅。奄有關中。命將出師。掃除亂略。降李密。擊建德。擒世充。芟武周。剪黑闥。夷蕭銑。六年之中。海內咸服。何成功之速哉。蓋以太宗為其子也。太宗以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聰明英武。素有大志。而能結納豪傑。拯民於水火之中。而措之袵席之上。高祖即位之六月。飯千僧于大極殿。四年。造靈聖寺於舊第。起義兵。則神人應而同力定亂。衛太宗而成大功。救安西。則天王現而鼓角鳴副。明皇虔禱誠意。造寺立聖像。七眾霑恩。譯經。制序文。四生蒙福。僧尼居道上。感武后之隆恩。菩薩現蛤蜊。啟文宗之深信。可謂道合君臣。珠回玉轉。奈何摧佛之表一進。賴憲宗付囑之不忘。未幾。滅僧之命頒行。乃武宗昏迷於邪惑。宣宗即位。佛位中尊。洗光佛日再扇真風。揚教海而注禪河。掃癡雲而清宇宙。文物殷富。朝野歌吟。可謂中國之盛矣。唐有天下。二百九十一年。傳二十一帝。惜乎末運權歸宦官。此亂亡之兆也。齊家者治國之本。其本不正。至於天下分裂。則五代相次而起。五代之興。始於梁朱溫受唐禪。以黃巢降將逞其勇力。遂遷唐祚稱後梁。二主凡十六年而為後唐。唐李克用假平讎之忠義。發迹陰山。以兵威霸業。遂移梁室。四主十五年而為後晉。晉石敬瑭。挾震主之威。乘釁而起。藉其兵力。以取天下。易於反掌。二主十一年而為後漢。漢劉知遠。承戎虜蹂踐之餘。中國之主。故雍容南面。而天下歸之。二主四年而為後周。周郭威負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乘危而發。亦一世之雄也。世宗異姓之親。入承大統。賢佐有王朴。奇謀妙筭。如指諸掌。畫江之功。三關之役。皆朴之言驗也。若朴者。器識學術。豈可以五代之士論哉。惜乎世宗享年不永。而朴之功。亦中道而廢矣。周之有國。三主九年而歸宋。其間同時僭偽霸國者有十。劉守光稱北燕。劉隱稱廣南。王建稱西蜀。李昴胄稱江南劉。崇稱河東王。審知稱閩。錢謬稱吳越。楊行密稱淮南。馬殷稱湖南。高季興稱荊南。雖各據一方。皆崇佛法。造寺度僧。而閩之猶盛也。觀乎僭偽。與五代同時。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