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16-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联灯会要-宋-悟明-第17页

麼道。也好與二十棒。
  巴陵鑒云。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既不是。風幡向甚麼處著。有人與祖師作主。出來與巴陵相見 雪竇云。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向甚麼處著。有人與巴陵作主。出來與雪竇相見。
  保寧勇頌云。蕩蕩一條官驛路。晨昏曾不禁人行。渾家不是不進步。無柰當門荊棘生。
  示眾云。諸善知識。汝等各各靜心。聽吾說法。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不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虗融澹薄。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能含藏長養。成就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溥潤大地。汝等佛性。譬如種子。遇茲沾洽。悉皆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示眾云。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麼。
  時荷澤神會。出云。是諸法之本源。乃神會之佛性。師打一棒云。這饒舌沙彌。我喚作一物尚不中。豈況本源佛性。此子向後。設有把茆盖頭。也只成得箇知解宗徒。
  法眼云。古人受記人。終是不錯。如今立知解為宗。即荷澤也。
  唐中宗。遣內侍薛簡詔祖。祖辭疾不赴。簡云。京師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如何。師云。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見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簡云。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和尚指示心要。傳奏聖人。及京城道學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云。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簡云。明論智慧。暗況煩惱。修道之人。儻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云。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簡云。如何是大乘見解。師云。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云。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云。外道所說。不生不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無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還闕。奏師語。詔賜袈裟絹帛寶鉢。以謝。
  僧問黃梅意旨。甚麼人得。師云。會佛法人得。僧云。和尚得否。師云。我不得。僧云。和尚為甚麼不得。師云。我不會佛法。
  師於先天元年。告眾云。吾受忍大師衣法。今為汝說。汝等性根純熟。決定不疑。堪任大事。聽吾偈云。心地含諸種。溥雨悉皆萌。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復云。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淨。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
  師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謂門人云。吾欲歸辛州。汝等速理舟楫。時大眾哀慕。乞師且住。師云。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固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云。師從此去。早晚却回。師云。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法雲秀云。非但來時無口。去時亦無鼻孔。
  眾復問。師之法眼。何人傳授。師云。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遂歸辛州國恩寺。沐浴跏趺順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俗壽七十六。歸塔于韶州寶林。勑諡大鑑禪師。
四祖道信大師旁出法嗣
  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凡二)
四祖遠觀氣象。躬自尋訪。見師端坐自若。祖問。儞在此。作甚麼。師云。觀心。祖云。觀者何人。心是何物。師不能加答。祖於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悚然。不敢坐。祖問。只這裏。別有住處。師云。後有小菴子。遂引祖至菴前。唯有虎狼異獸。祖以手指。作怕勢。師云。猶有這箇在。祖云。這箇是甚麼。師於言下有省。乃稽首。請說真要。祖云。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今汝已得。更無少欠。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師云。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云。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師云。既不作觀行。於境起時。如何對治。祖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