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中。飜成計較。無途轍中。却成途轍。若教伊踏著德山臨濟門下。免見九年冷坐。被人喚作壁觀胡僧。直饒如是。也未免殃及兒孫 大陽延云。且道。更有一人出來。得箇甚麼。乃云。不得不得。
翠岩芝云。二祖被他當面搽糊。莫道髓。皮也不曾摸著。因甚却紹祖位。
祖顧慧可。而告之云。昔如來以正法眼。分付摩訶大迦葉。展轉付囑。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并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可云。請師指陳。祖云。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二百年。止而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
聽吾偈云。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祖於後魏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初五日。端坐而逝。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
後三年。宋雲使西域歸。遇祖于葱嶺。手携隻履。飄飄獨行。雲問。師今何往。祖云。西天去。又謂雲曰。汝主已厭世。雲茫然東邁。暨復命。明帝已登遐矣。孝莊即位。雲具表。奏其事。旨令發壙。惟空棺隻履存焉。
東土祖師
二祖慧可大師(凡三)
師問達磨。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磨云。諸佛法印。不從人得。師云。我心未寧。乞師安心。磨云。將心來。與汝安。師沉吟。須臾云。覔心了不可得。磨云。與汝安心竟。
芭蕉云。金剛與泥人揩背。
白雲端頌云。終始覔心不可得。寥寥不見少林人。滿庭舊雪重知泠。鼻孔依前搭上唇。
師適北齊。有一居士。年逾四十。詣前作禮云。弟子身纏風恙。請師懺罪。師云。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云。覔罪性。了不可得。師云。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云。今見和尚。已知是僧。何名佛法。師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不二。僧寶亦然。居士云。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師深器之。
瑯琊云。猶欠作云何梵在。
師即授出家剃落。易名僧璨。
付法說偈云。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
後於開皇十三年癸丑。三月十六日。示寂。壽一百七歲。
三祖僧璨大師(凡二)
因沙彌道信來。作禮云。願和尚乞與解脫法門。師云。誰縛汝。云無人縛。師云。何更求解脫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勤九載。
後付法眼。而說偈云。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師於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為四眾。宣演法要訖。於大樹下。合掌立終。塔于本山。
四祖道信禪師(凡一)
河內司馬氏子也。師問三祖。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甚麼心。師云。我今無心。祖云。汝既無心。諸佛豈有耶。師言下。頓息疑情。
自茲攝心無寐。脇不至席者。六十年。
一日於蘄州黃梅縣。逢一童子。骨相奇秀。異乎常童。師問之云。子何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師云。是何姓。云是佛性。師云。汝無姓耶。云姓空故。師默器之。即受出家落髮。俾令給侍。
後付法眼。而說偈云。花種有生地。因地花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師於高宗永徽辛亥歲。九月四日。安坐示寂。壽七十二。塔于本山。
五祖弘忍大師(凡一)
蘄州黃梅人。無父。從母姓周氏。得法之後。居破頭山。有居士盧惠能。來參。師問。汝自何來。云嶺南。師云。欲求何事。云唯求作佛。師云。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云人有南北。佛性豈然。祖默異之。乃呵云。著槽廠去。能入碓坊。腰石舂米。供眾。
師將付法。命門人呈偈。見性者付焉。有上首神秀大師。作一偈。書于廊壁間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惹塵埃。師嘆云。若依此修行。亦得勝果。眾皆誦之。能聞。乃問云。誦者是何章句。同學具述其事。能云。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同學呵云。庸流何知。發此狂言。能云。若不信。願以一偈和之。同學相顧而笑。能至深夜。自執燭。倩一童子。於秀偈之側。書一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師知是能作。心已默之。乃謂眾云。此偈亦未見性。
深夜潛召能入室。囑之云。吾以無上微妙正法。并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護持。傳付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云。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能跪受衣法云。法既受已。衣付何人。師云。達磨初來。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之實。今信心已熟。衣乃諍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
師付法後又四載。上元二年。告眾云。吾今事畢。時可行矣。遂安坐而寂。俗壽七十有四。塔于黃梅之東山。
六祖惠能大師(凡八)
辛州盧氏子。得法之後。晦跡于南海法性寺。偶風颺剎幡。有二僧對論。一云風動。一云幡動。往復曾未契理。師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二僧悚然。
雪峯云。祖師龍頭虵尾。好與二十棒。太原孚侍立。不覺咬齒。峯云。我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