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習定。我雖來此。其定常習。祖云。人非習定。定習人故。當自來時。其定誰習。云如淨明珠。內外無翳。定若通達。必當如此。祖云。定若通達。一似明珠。今見仁者。非珠之徒。云珠既明徹。內外悉定。我心不亂。猶若此淨。祖云。其珠無內外。仁者何能定。穢物不動搖。此定不是淨。彼聞此語。心地朗然。
  祖一日。遇一長者。引其子。而問云。此子名婆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雖長大。而未能舒。願尊者。示其宿因。祖熟視之。即索云。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拳。奉珠。眾皆驚異。祖云。吾前報為僧。赴西海龍王齋。受襯珠。付此童子婆舍斯多。今還吾珠。理固然矣。
  長者捨其子。出家得度。
  祖將償宿債。預付心法。而說偈云。正說知見時。知見即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
  罽賓有二外道。學諸幻術。偽為釋子。盜入王宮。事跡既敗。罽賓王怒。破毀伽藍。仍自秉劒。謂祖云。師得蘊空否。祖云。已得蘊空。云離生死否。祖云。已離生死。云可施我頭。祖云。身非我有。豈況於頭。王即揮刃。白乳涌丈餘。王之右臂。尋亦墮地。七日而終。
  玄沙云。大小師子尊者。頭也不會作得主。雪竇云。作家君王。天然有在。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凡二)

  母夢神劒。覺而有孕。既誕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傳心印。適南天竺國中印度國王名迦勝。設禮供養。有外道號無我。為王敬重。深嫉祖來。乃於王前。謂祖云。我與默論。不假言說。祖云。孰知勝負。云不爭勝負。但取其義。祖云。汝以何為義。云以無心為義。祖云。汝既無心。安得其義。云我說無心。當名非義。祖云。汝說無心。當名非義。我說非心。當義非名。云當義非名。誰能辯義。祖云。汝名非義。此名何名。云為辯非義。是名無名。祖云。名既非名。義亦非義。辯者是誰。當辯何物。如是往返五十九翻。外道杜口信伏。
  芭蕉云。譬如象馬儱戾難調。加諸楚毒。至于徹骨。方乃調伏 大陽延云。蚌鷸相持。死在漁人之手 妙喜云。尊者何用繁詞。待他道請師默論。不假言說。便云。義墮了也。
  祖因南天竺國太子。不如密多。投祖出家。祖云。汝求出家。當為何事。云我求出家。當為佛事。祖嘆云。太子智慧天至。必諸聖降跡。即垂納受。削髮具戒。
  付法眼藏。而說偈云。聖人說知見。當境無非是。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凡一)

  捨太子位。傳法度生。至東印度。有婆羅門子。街巷游行。初無定止。祖問之云。汝行何速。云師行何緩。祖云。汝今何姓。云與師同姓。祖云。汝憶往事否。云我念遠劫。與師同居。祖云。共為何事。云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修多羅。祖云。今日所談。深契宿因。汝乃大勢至菩薩也。即度出家。名般若多羅。
  後付法眼。而說偈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凡二)

  既得法已。適南印度。香志國王。崇奉佛乘。尊重供養。於祖施以無價寶珠。王有三子。祖以所受珠。問三王子云。此珠圓明。有能及否。第一第二王子。皆云。此珠七寶中尊。固無逾矣。第三王子。菩提多羅云。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而辯於此。既辯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辯其珠。珠不自珠。要假智珠。以辯世珠。寶不自寶。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自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尊者嘆其辯慧。無能及矣。
  祖復問。於諸物中。何物無相。云於諸物中。不起無相。祖云。於諸物中。何物最高。云於諸物中。人我最高。祖云。於諸物中。何物最大。云於諸物中。法性最大。祖知是法器。因受出家具戒。
  付正法眼。而說偈云。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妙喜云。說得道理好。歸依佛法僧。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凡十三)

  南天竺國王第三子也。因珠辯義。眾所驚伏。
  本國有二師。一名佛大勝。一名佛大光。號二甘露門。大勝之徒。分為六宗。一曰有相。二曰無相。三曰定慧。四曰戒行。五曰無得。六曰寂靜。各封已解。傳化多眾。
  祖問有相宗云。一切諸法。何名實相。眾中有上首。名薩婆羅。答云。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祖云。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耶。云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祖云。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云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祖云。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云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祖云。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云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