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僧:“汝名甚麼?”
僧云:“咸澤。”
師云:“忽遇枯涸,看如何?”
僧云:“誰是枯涸者?”
師云:“我是。”
僧云:“和尚莫謾人好。”
師云:“却是你謾我。”
四問浴主:“湯鍋濶多少?”
主云:“請師量。”
師便作量勢,主云:“和尚莫謾人好。”
師云:“却是你謾我。”
三翻懡[怡-台+羅]
(《傳燈》)隋州護國院守澄淨果禪師
僧問:“鶴立枯松時如何?”
師云:“地下底一場懡[怡-台+羅]。”
問:“會王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
師云:“三門前,兩箇一場懡[怡-台+羅]。”
問:“滴水滴凍時如何?”
師云:“日出後一場懡[怡-台+羅]。”
韶陽九九
(《雲門錄〈事苑〉》三)
僧問雲門:“如何是向上一竅?”
門云:“九九八十一。”
又僧問:“如何是最初一句?”
門云:“九九八十一。”
又僧問:“以字不是,八字不成,未審是甚麼字?”
門云:“九九八十一。”
文殊三三
杭州無著文喜禪師。
初謁大慈山性空禪師。空曰:“子何不徧參乎?”
師直往五臺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師入寺。翁呼:“均提。” 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繡[糸*敦],命坐。
翁曰:“近自何來?”
師云:“南方。”
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師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翁曰:“多少眾?”
師曰:“或三百,或五百。”師却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
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師云:”多少眾?”
翁曰:”前三三,後三三。”
翁呼童子致茶,并進酥酪。師納其味,心意豁然。
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箇否?”
師曰:“無。”
翁曰:“尋常將甚麼喫茶?”
師無對。
師視日色稍晚,遂問翁:“擬投一宿得否?”
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
師曰:“某甲無執心。”
翁曰:“汝曾受戒否?”
師曰:“受戒久矣。”
翁曰:“汝若無執心,何用受戒?”
師辭退,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
童召:“大德。”
師應諾。
童曰:“是多少?”
師復問曰:“此為何處?”
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
師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別。
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但見五色雲中文殊乘金毛師子往來。忽有白雲自東方來覆,不見。
時有滄州菩提寺僧修政等至,尚聞山石震吼之聲。師因駐錫五臺。
(見《會元》二)
金牛飯桶
(馬祖法嗣 《會元》三)金牛和尚
每至齋時,自將飯桶於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菩薩子喫飯來。”
靈照菜籃
(《會元》十四)
丹霞訪龐居士,門前見女子靈照去洗菜。
霞問:“居士在否?”
照放下菜籃斂手而立。
霞曰:“居士在否?”
照提起菜籃而去,霞便回。
居士從外歸,靈照舉似居士,居士云:“丹霞在否?”
照云:“已去也。”居士云:“赤土塗牛妳。 ”
丹霞燒佛
(《傳燈》十四)
丹霞甞到洛古惠林寺,值天寒,取木佛燒之。
院主呵之。
霞曰:“吾燒取舍利。”
主云:“木佛豈有舍利?”
霞曰:“若爾何責我乎!”
院主後眉鬚墮落。
婆子焚庵
(《會元》六)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
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
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
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祇供養得箇俗漢。”
遂遣出,燒却庵。
雲盖論義
(石霜諸法嗣 《會元》六)雲盖元禪師
因潭州道正表聞馬王,乞師論義。
王請師上殿相見。茶罷,師就王乞劒。
師握劒,問道正曰:“你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道得不斬,道不得即斬。”
道正茫然,便禮拜懺悔。
師謂王曰:“還識此人否?”
王曰:“識。”
師曰:“是誰?”
王曰:“道正。”
師曰:“不是。道若正,合對得臣僧。此祇是箇無主孤魂。”
因茲道士更不紛紜。
德山小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