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06-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禅苑蒙求瑶林-金-志明-第40页

三)見前黃蘗吐舌處。
東山餕饀
(《五祖錄》)
《和補》曰:“法演遊方十餘年,海上參尋,見數人尊宿;乃到浮山圓鑑會下,直是開口不得;後到白雲門下,咬破一箇鐵餕饀,直得百味具足。且道饀子一句,作麼生道?乃有偈:花發雞冠媚早稱,誰人能染紫絲頭。有時風動頻相倚,似向階前闘不休。”
揚岐栗蓬
(《會元》十九)
楊岐問僧: “栗棘蓬作麼生吞?金剛圈作麼生透?”
惠南主法
(《僧寶傳》下)
黃龍南曰:“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先師言:‘人情者,為世之福田,。盖理道所由生也’。故時之否泰事之損益,必因人情。情有時通塞,則否泰生;事有時厚薄,則損益至。唯聖人能通天下之情,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乾上坤下則曰‘否’。其取象,損上益下則曰‘益’;損下益上則曰‘損’。夫乾為天,坤為地。天在下而地在上,位故乖矣,而返謂之泰者,上下交故也,主在上而賓處下,義故順矣。而返謂之否者,上下不交故也。是以天地不交,庶物不育;人情不交,萬事不和;損益之義亦由是矣。夫在人,上者能約己以裕下,下必悅而奉上矣。豈不謂之‘益’乎!在上者,蔑下而肆諸己,下必怨而叛上矣,豈不謂之‘損’乎!故上下交則泰,不交則否;自損者人益,自益者人損。情之得失豈容易乎!先聖甞喻人為舟,情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順舟浮,違則沒矣。故住持得人情則興,失人情則廢,全得而全興,全失而全廢。故同善則福多,同惡則禍甚。善惡同類端如貫珠,興廢象行明若觀日,斯歷代之元龜也。“
居訥扶宗
(延慶榮法嗣 《會元》十六)圓通居訥禪師
仁宗皇帝聞其名,皇祐初,詔住十方淨因禪院。師稱目疾不能奉詔,有旨令舉自代。遂舉僧懷璉“禪學精深,在居訥之右”。於是詔璉。璉至,引對,問佛法大意,稱旨。
天下賢師知人!
洪濟師子
遼陽大虫
趙州探水
(《傳燈》十)
趙州一日訪茱萸。將拄杖於法堂上東行西行。
萸云:“作什麼?”
州云:“探水。”
萸云:“我這裡一滴也無。”
州將拄杖靠壁,便出。
百丈夾火
(《傳燈》九)
溈山一日侍百丈次,丈問:“誰。”
山曰:“靈祐。”
丈曰:“汝撥爐中,有火否?”
山撥之,無火。
丈躬自深撥,得栗火,舉以似山,云:“你道無,者箇聻。”
山忽然契悟,遂禮拜,陳其所解。
丈云:“此迺暫時岐路耳!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若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虗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是,善自護持。
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務,丈曰:“得火來麼。“
山曰:“將得來。“
丈曰:“在甚處。“
山乃拈一枝柴,吹兩吹度與百丈。
丈曰:“如蟲禦木。“
金峰行餅
(《禪林類聚》十八)
金峰一日於僧堂內喫餬餅次,自拈一枚餅,從上板頭,轉一匝。大眾見,一時合掌。峰云:“假使你十分,擡起手也祇得一半。“
至晚有僧請益,云:“今日行餅見僧合掌,和尚道:假饒十分,擡起手也祇得一半。請和尚全道。“
峯作拈餅勢,復云:“會麼?”
僧云:“不會。”
峯云:“金峯也祇得一半。”
布袋拈果
(《傳燈》廿七)
布袋在通衢立,有僧云:“作什麼?”
布袋云:“等箇人。”
僧云:“來也。”
布袋取一橘子與僧,僧纔接,布袋縮手云:“你不是者箇人。”
中邑鳴[口*耶]
中邑每見僧,拍手皷唇曰:“[口*耶]鳴,[口*耶]鳴。”
青山骨剉
(黃蘗法嗣 《傳燈》十二)杭州羅漢院宗徹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云:“骨剉也。”
師對機多用此語,時人因號“骨剉和尚”。
明招目眇
(羅山道閑法嗣 《會元》十三)務州明招謙和尚
眇一目,叢林號“獨眼龍”。
雲門脚跛
(《會元》五)
雲門初參睦州,方扣門,州揕之曰:“道!道!”
門驚,不暇答。
乃推出曰:“秦時[車*度]轢鑽”
隨掩其扉,損門右足。
四處謾人
(《傳燈》十九)
漳州保福從展禪師四謾人:
一問僧:“殿裏是甚麼佛?”
僧曰:“和尚定當看。”
師曰:“釋迦佛。”
僧云:“莫謾人好。”
師云:“却是你謾我。”
二問僧:“作甚麼業,喫得與麼大?”
僧云“和尚也不少。”
師作蹲勢,僧云和尚莫謾人好。
師云:“却是你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