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費力也,大好言語,何不仍舊去!世間法尚有門,法豈無門?自是不仍舊故!”


  老讓開胸
(羅山道閑嗣《傳燈》廿三)江西北蘭讓禪師
湖塘亮長老問:“伏承師兄畫得老師真,暫請瞻禮。”
師以兩手撥胸開示之,亮便禮拜。
師云:“莫禮,莫禮。”
亮云:“師兄錯也,某甲不禮師兄。”
師云:“汝禮先師真。”
亮云:“因什麼教某甲莫禮?”
師云:“何曾錯!”
  

道符縮手
(雪峰法嗣 《會元》七)鏡清
有僧引童子到,曰:“此兒子常愛問僧佛法,請和尚驗看。”
師乃令點茶,童子點茶來。師啜訖,過盞托與童子,童子近前接。師却縮手曰:“還道得麼?”
童子曰:“問將來。”
僧問和尚:“此兒子見解如何?”
師云:“也只是一兩生持戒僧。”


  豐干饒舌
(《傳燈》廿七)
閭丘徹請豐干欲住持,干不從,丘云:“若然,彼處可拜誰師乎。”
干曰:“彼有寒、拾者,則文殊、普賢化身也,可拜彼。”
丘行天台興聖寺,拜寒、拾,寒、拾曰:“因何拜我?”
丘云:“豐干和尚曰:‘寒、拾者,文殊、普賢化身也,行可拜彼。’故來拜。”
寒、拾笑曰:“豐干饒舌,豐干饒舌。汝何不拜豐干?豈不知阿彌陀如來!”
 

憩鶴多口
(韶山普法嗣 《會元》六)
《和補》曰:
一日僧參韶山,山問曰:“莫是多口,白頭困麼?”
曰:“不敢。”
師曰:“有多少口?”
曰:“通身是。”
師曰:“尋常向甚麼處屙?”
曰:“向韶山句裡屙。”
師曰:“有韶山口即得,無韶山口向甚麼處屙?”
因無語,師便打。


  雲岳殘羹
(臨濟法嗣 《傳燈》十二)雲山和尚
有僧從西京來,師問:“還將得西京主人書來否?”
曰:“不敢妄通消息。”
師云:“作家師僧。”
天然有在曰:“殘羹餿飯誰喫?”
師云:“獨有闍梨不甘喫。”
其僧乃作吐勢,師喚侍者曰:“扶出這病僧著。”
僧便出去。


  泐潭酸酒
(真淨文法嗣 《會元》十七)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
僧問:“如何是道?”
師云:“蒼天!蒼天!”
曰:“學人特伸請問。”
師曰:“十字街頭吹尺八,村酸冷酒兩三巡。”


  谷泉巴鼻
(汾陽法嗣)南岳芭蕉庵主
世呼為泉大道,以其歌頌間有“大道”為題。如六巴鼻頌曰:“大道巴鼻,問著瞌睡;背負葫蘆,任歌逸戲;散聖巴鼻,逢場作戱;東湧西沒,南州北里。禪師巴鼻,有利無利;碧嶽崔嵬,龍行虎視。衲僧巴鼻,坐具尺二;休尋短長,風高雲起。座主巴鼻,懸河無滯;地湧金蓮,手擎如意。山童巴鼻,金將火試;客問山居,遠來不易。”


  真歇筯斗
(丹霞子淳嗣)


  惠可斷臂
(《會元》一)
初祖因有僧神光來參,祖端坐。
莫聞誨厲,立庭下。遲明,積雪齊腰。
祖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師悲淚曰:“唯願慈悲聞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冀真乘哉?”
師聞已,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祖前。師廼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曰:“我心未安,乞師安心。”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心。”
曰:“覔心,不可得。”
祖曰:“與汝安心竟。”
又記之曰:“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神觀安頭
《和補》曰:
真淨留贈香城淳長老頌曰:“簾捲西山色,禪心共月華。香城深處寺,靈觀上人家。絕頂壇猶在,盈頭乳已賒。而今淳道者,經誦白蓮花。”


  王老水牯
(馬祖法嗣 《傳燈》八)
南泉因僧問:“和尚百年後向什麼處去?”
師云:“作一頭水牯牛去。”
僧云:“某甲隨和尚去得否?”
云:“汝若來,衘取一枝草來。”


  中邑獼猴
(馬祖法嗣 《傳燈》六)朗州中邑洪思禪師
因仰山為新戒,時到,謝戒。
師見來於禪床上,拍手云:“和和。”
仰山即東邊立,又西邊立,又中心立,然後謝戒了,却退後立。
師云:“什麼處得此三昧?”
山云:“曹溪,脫印子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