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仰山到參,堤曰:“去,汝無佛性。”
山叉手近前三步,應諾。
堤笑曰:“子甚麼處得此三昧來?”
山曰:“我從耽源處得名,溈山處得地。”
堤曰:“莫是溈山的子麼?”
山曰:“世諦即不無,佛法即不敢。”
山却問:“和尚從甚處得此三昧?”
堤曰:“我從章敬處得此三昧。”
山歎曰:“不可思議!”
來者難為湊伯。
○義海
仰山坐次,有僧來作禮,山不顧。
其僧乃問:“師識字否?”
山曰:“隨分。”
僧右旋一匝,曰:“是甚麼字?”
山於地上書“十”字酬之。
僧又左旋一匝,曰:“是甚麼字?”
山改“十”字作“○”字。
僧乃劃此“[○@卍]”相以兩手拓,如修羅掌日月勢,曰:“是甚麼字?”
山乃劃此“卍”相對之。
僧乃作婁至德勢。
山曰:“如是,如是。此是諸佛之所護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護持。”
其僧禮謝,騰空而去。
時有一道者見,經五日後遂問山,山曰:“汝還見否?”
道者曰:“某甲見出門騰空而去。”
山曰:“此是西天羅漢,故來探吾道。”
道者曰:“某雖覩此三昧,不辨其理。”
山曰:“吾以義為汝解釋:此是八種三昧,是覺海變為義海,躰則同然。此義合有因有果,即時、異時,總別不離隱身三昧也。”
桐峯虎聲
(臨濟法嗣 《傳燈》)
僧到桐峯主處便問:“這裡忽逢大虫時又作麼生?”
庵主作虎聲,僧作怕勢,庵主呵呵大笑。
僧云:“這老賊。”
庵主云:“爭奈老僧何?”
僧便休去。
投子牛在
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
因一婆上山,云:“家中失却牛,請師一卜。”
師召婆,婆應諾。
師云:“牛在!”
婆乃歡喜而去。
鏡清失利
(雪峰法嗣 《會元》七)越州鏡清寺道怤順德禪師
新到參,師拈起拂子。
僧曰:“久響鏡清,猶有這箇在。”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師問荷玉:“甚處來?”
曰:“天台來。”
師曰:“阿誰問汝天台?”
曰:“和尚何得龍頭虵尾?”
師云:“鏡清今日失利。”
師看經次,僧問:“和尚看甚麼經?”
師云:“我與古人闘百草。”師却問:“汝會麼?”
曰:“少年也曾恁麼來。”
師云:“如今作麼生?”
僧舉拳。
師云:“我輸汝也。”
問:“辨不得、提不起時如何?”
師曰:“爭得到這裏?”
曰:“恁麼則禮拜去也。”
師云:“鏡清今日失利。”
師見僧學書廼,問:“學甚麼書?”
曰:“請和尚鑑。”
師云:“一點未分,三分著地。”
曰:“今日又似遇人,又似不遇人。”
師云:“鏡清今日失利。”
問:“新年頭还有佛法也無?”
師曰:“有。”
曰:“如何是新年頭佛法?”
師云:“元正啟祚,萬物咸新。”
曰:“謝師答話。”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上堂,眾集定,師拋下拄杖,曰:“大眾動著也二十棒,不動著也二十棒。”
時有僧出,拈得頭上戴出去。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趙州下載
(《會元》四)
趙州上堂:“兄弟若從南方來者,即與下載;若從北方來者,即與上載。所以道:近上人問道即失道,近下人問道即得道。”
歸宗插標
(《禪林類聚》十八)
《和補》曰:
歸宗常禪師因普請入園取菜,乃畫一圓相圍却一株菜,以標插之。語首座大眾云:“輙不得動著,每人下一轉語來。”
是時一眾各呈見解,未嘗有契。
師以棒趂云:“這一隊漢,無一箇有智惠,喫欲我多少菜,不能與圓頭出氣。”乃蹈倒標子,拽著菜而歸。
興化擲柺
(《會元》四)
興化到法堂,令維那聲鐘集眾。
師云:“還識老僧麼?”
眾無對。
師擲下柺子,端然而逝。
清豁歸山
(泉州睡龍溥禪師嗣《傳燈》二十三)漳州保福院清豁禪師
將順世捨眾,欲入山待滅。過苧谿石橋,乃遺偈曰:“世人休說路行難,鳥道羊腸咫尺間。珍重苧溪溪畔水,汝歸滄海我歸山。”即往貴湖卓庵。未幾,謂門人曰:“吾滅後,將遺躰施諸蟲蟻,勿置墳塔。”言訖潛入湖頭山。坐盤石,儼然長往。弟子戒因入山尋見,稟遺命延留七日,竟無蟲蟻之所侵食,遂就闍維,散於林野。今泉州開元寺淨土院影堂存焉。
性空沒海
(黃龍怨梧禪師嗣《普燈》十)
蜀僧普首座,自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