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諸佛所傳心體,更勿疑也。”


  瑞岩惺惺
台州瑞岩彥禪師
一生常坐,喚:“主人公”,復自應諾。乃云:“惺惺著!向後莫被人欺瞞。”
後有僧到玄沙舉似,沙云:“一等是精靈,也甚奇怪。”沙復云:“何不且在彼中?”
僧云:“已遷化了。”
沙云:“而今喚應否?”
僧無對。
沙云:“蒼天!蒼天!”


  慈道罐破




  文悅盆傾
(大愚守芝嗣《僧寶傳》下)
雲峯文悅禪師坐後架,架下東破桶盆自架而墮。忽開悟,頓見芝從前用處。走搭伽梨上寢堂,芝迎笑云:“維那且喜大事了畢。”師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詞,而去。服勤八年。


官人千眾




惠安單丁




 清凉十願
(華嚴第四之祖)
《和補》曰:
清凉國師澄觀,字大休,會稽人,姓夏侯氏。即以十事自勵曰:休不損沙門之表,心不違如來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經,性不染情礙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塵,脇不觸居士之榻,目不視非義之綵,舌不味過午之餚,手不釋圓明之珠,宿不離衣鉢之側。云云……
見《六學僧傳》。


  達磨四行
(《傳燈》三十)
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者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之行。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知,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受”,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体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傳;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真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也。三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舍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也。四稱法行者,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恡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長髭功德
(《傳燈》十四)
長髫曠禪師初參石頭,頭問:“甚麼處來?”
曰:“大庾嶺頭來。”
曰:“嶺頭一鋪,功德成就也未?”
曰:“成就了,只欠點眼。”
曰:“莫點眼否?”
曰:“便請。”
石頭垂下一足,
師便禮拜。
曰:“見什麼道理禮拜?”
曰:“如紅爐一點雪。”


  黃梅佛性
(《傳燈》十三)五祖大滿禪師
因有一居士姓盧名惠能,自蘄州來參。師云:“汝自何來?”
曰:“嶺南。”
師曰:“欲須何事?”
曰:“唯求作佛。”
師云:“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
曰:“人有南北,佛性豈然?”
師知是異人,廼呵曰:“著槽廠去。”
能禮足而退,便入於杵臼之間服勞。


  善財採藥
(《會元》二)
文殊令善財採藥,云:“是藥採將來。”
善財拈起一枝草度與文殊,
文殊接得,示眾云:“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大慈識病
(百丈法嗣 《會元》四)杭州大慈寰中禪師
示眾云:“山僧不解答話,只是識病。”
時有僧出,
師便歸方丈。


  馬祖展足
(《傳燈》八)
鄧隱峯一日推車次,馬祖展脚在路上坐。
峯云:“請師收足。”
祖云:“已展不縮。”
峯云:“已進不退。”廼推車碾損祖脚。
祖歸法堂執斧子云:“適來碾損老僧脚底出來!”
峯便出於祖前,引頸。
祖廼置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