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06-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禅苑蒙求瑶林-金-志明-第23页

能見知,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受”,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体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傳;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真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也。三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舍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也。四稱法行者,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恡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長髭功德
(《傳燈》十四)
長髫曠禪師初參石頭,頭問:“甚麼處來?”
曰:“大庾嶺頭來。”
曰:“嶺頭一鋪,功德成就也未?”
曰:“成就了,只欠點眼。”
曰:“莫點眼否?”
曰:“便請。”
石頭垂下一足,
師便禮拜。
曰:“見什麼道理禮拜?”
曰:“如紅爐一點雪。”
黃梅佛性
(《傳燈》十三)五祖大滿禪師
因有一居士姓盧名惠能,自蘄州來參。師云:“汝自何來?”
曰:“嶺南。”
師曰:“欲須何事?”
曰:“唯求作佛。”
師云:“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
曰:“人有南北,佛性豈然?”
師知是異人,廼呵曰:“著槽廠去。”
能禮足而退,便入於杵臼之間服勞。
善財採藥
(《會元》二)
文殊令善財採藥,云:“是藥採將來。”
善財拈起一枝草度與文殊,
文殊接得,示眾云:“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大慈識病
(百丈法嗣 《會元》四)杭州大慈寰中禪師
示眾云:“山僧不解答話,只是識病。”
時有僧出,
師便歸方丈。
馬祖展足
(《傳燈》八)
鄧隱峯一日推車次,馬祖展脚在路上坐。
峯云:“請師收足。”
祖云:“已展不縮。”
峯云:“已進不退。”廼推車碾損祖脚。
祖歸法堂執斧子云:“適來碾損老僧脚底出來!”
峯便出於祖前,引頸。
祖廼置斧。
大覺引頸
(《禪林類聚》十七)
《和補》曰:
魏府大覺禪師
僧問學人:“仗鏌鎁劒擬取師頭時如何?”
師便引頸,
僧云:“斬!”
便打。
靈祐踢瓶
(《會元》九)百丈海禪師
因司馬頭陀自湖南來,謂丈曰:“頃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
丈曰:“老僧住得否?”
陀曰:“非和尚所居。”
丈曰:“何也?”
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居徒不盈千。”
丈曰:“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
陀曰:“待歷觀之。”
時華林覺為第一座,丈令侍者請至,問曰:“此人如何?”
陀請謦欬一聲行數步,陀曰:“不可。”
丈又令喚靈祐禪師,師時為典座,陀一見乃曰:“此正是溈山主人也。”
丈是夜召師入室,囑曰:“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
而華林聞之曰:“某甲恭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
丈曰:“若能對眾下得一語出格,當與住持。”
即指淨瓶問曰:“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什麼?”
林曰:“不可喚作木揬也。”
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便出去。
丈笑曰:“第一座輸却山子也。”師遂往焉。
是山峭絕,敻無人煙;猿猱為伍,橡栗充食。經于五七載,絕無來者。師自念言:“我本住持為利益於人,既絕往還,自善何濟?”即捨庵而欲他往。行至山口,見蛇虎狼豹交橫在路,師云:“汝等諸獸不用攔吾行路,吾若於此山有緣,汝等各自散去;吾若無緣,汝等不用動,吾從路過一任喫。”言訖蟲虎四散去,師乃回庵。未及一載,安上座(即懶安也)同數僧從百丈來輔佐於師。安曰:“某與和尚作典座,待僧及五百人。不論時節,即不造粥,便放某甲下。”自後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眾共營梵字。連師李景讓奏号“同慶寺”,相國裴公休嘗咨玄奧,繇是天下禪學輻輳焉。
寂子撲鏡
(仰山名惠寂 《傳燈》十一)
仰山因溈山送一面鏡來,接得,上堂云:“且道是溈山鏡?仰山鏡?若道是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