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法嗣 《傳燈》八)
潭州龍山禪師,亦名隱山。洞山价禪師初遊方,與密伯師者偕行。經長沙龍山之下,見溪流菜葉。价回瞻,峯巒深透謂密曰:“箇中必有隱者。”乃並溪而進十許里。有老僧癯甚,以手加額呼曰:“此間無路,汝輩何自而至?”价曰:“無路且置,庵主自何而入?”曰:“我不曾雲水。”价曰:“庵主住山幾計時?”曰:“春秋不涉。”价曰:“庵主先住耶?”曰:“不知。”价曰:“為什麼不知?”曰:“我不曾人天來。”价曰:“得何道理便爾住山?”曰:“我見泥牛闘入海,直至而今無消息。”价即班密之下而拜之,問:“如何是主中賓?”曰:“青山覆白雲。”又問:“如何是主中主?”曰:“長年不出戶。”又問:“主賓相去幾何?”曰:“長江水上波。”又問:“賓主相見,有何言說?”曰:“清風拂白月。”价再拜,求依止。老僧笑云:“三間茆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於是自焚其庵深入層峯。


  洞山除名
(曇晟法嗣 《傳燈》十五)
洞山將圓寂,謂眾云:“吾閑名世,誰為吾除得?”
眾皆無對。
時沙彌出曰:“請和尚法號。”
師曰:“吾閑名已謝。”


  盧陵米價
(《會元》五)青原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盧陵米作什麼價。”


  偃溪水聲
(《會元》七)
因鏡清來參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箇入處。”
沙云:“還聞偃溪水聲麼?”
清云:“聞。”
沙云:“從者裏入。”
清忽大悟。


  大士側坐
《双林傳》云:善惠大士受武帝請,於重雲殿講《三惠般若》。王公貴人或見大士坐不正,問曰:“何不正坐?”答曰:“正人無正性,側人無側心。”


  道者橫行
(德山遠法嗣 《會元》十五)
廬山開先善暹禪師,臨江軍人也。操行清苦,徧游師席,以明悟為志。
參德山,見山上堂顧視大眾,曰:“師子嚬呻,象王回顧。”
師忽有省,入室陳所解。
山曰:“子作麼生會?”
師回顧曰:“後園驢喫草。”
山然之。
後至雪豆,豆與語,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異之。


  智岩懸囊
(牛頭融法嗣 《會元》二)
牛頭山智岩禪師者,曲河人也,姓華氏。弱冠智勇過人,身長七尺六寸。隋大業中為郎將,常以弓挂漉,瀘水囊隨行,所至汲用。累從大將往討,頻立戰功。唐武德中年四十,遂乞出家。


  惠忠掛鐺
(牛頭智威嗣《會元》二)惠忠禪師
平生一衲一鐺,常有供僧糓兩廩,三虎為之守。靈異甚夥,度人亦甚眾。


  佛日豆爆
(雲居膺法嗣 《傳燈》二十)
佛日禪師參夾山。山問:“什麼處來?”
師曰:“雲居來。”
山曰:“即今在什麼處?”
師云:“在夾山頂上。”
山曰:“老僧行年在坎,五鬼臨身。”
師上階禮拜。
山問:“闍梨與什麼人同行?”
師云:“木上坐。”
山曰:“何不來相看?”
師云:“和尚看他有分。”
山曰:“在什麼處?”
師云:“在堂中。”
山相共下堂,師乃取拄杖擲山前,曰:“莫從天台得來否?”
師云:“非五岳之所生。”
山曰莫:“從須彌山得來否?”
師云:“月宮亦不逢。”
山曰:“恁麼即從人得也。”
師曰:“自己尚是冤家,從人得堪作什麼!”
山曰:“冷灰裏有一粒豆爆。”
喚維那來,明窓下安排著。


  典座蟲生
(《傳燈》十五)
石霜諸禪師初造大溈,願藉名役,作勤勞杵臼間甚久。
祐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可拋撒。”
曰:“不敢。”
祐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
師擬對之,祐曰:“勿輕此一粒,百千粒從此粒生。”
曰:“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
祐為大笑。
明日陞座曰:“大眾,米裡有蟲!”


  惠可了了
(《傳燈》三)
初祖初居少林寺九年。為惠可說法,祇教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師種種說心性,理道未契,祖祇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
師云:“我已息諸緣。”
祖曰:“莫不成斷滅去否?”
師云:“不成斷滅。”
祖云:“何以驗之去不斷滅?”
師曰:“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
祖云:“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