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06-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禅苑蒙求瑶林-金-志明-第21页

睿恩,已即時焚香升座仰祝聖壽。訖伏念臣行業迂疎,道力綿薄。常發誓願,不受利名。堅持此意,積有歲年,庶幾如此。傳道後來,使人專意佛法。令雖蒙吳恩,若遂沗冐,則臣自違素願,何以教人,豈能仰稱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祗受。伏聖慈,察臣微悃,非敢飾詞,特賜俞允。臣沒齒行道,上報天恩。”下下聞之,以付李孝壽,躬往諭朝旌善之意,而楷碓然不回。開封尹具以聞,上怒,以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誠,而適犯天威。問曰:“長老枯悴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實無。”又曰:“言有疾即於免罪譴。”楷曰:“豈敢僥倖而求脫罪譴乎。”吏太息。於受罸著縫掖編管溜州都成。道俗見者流。
思大吞佛
(北齊惠文弟子《會元》二)
寶誌令人傳語與思大曰:“何不下山教化眾生,目視雲漢作甚麼?”
師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有何眾生可度。”
大士講經
(《傳燈》廿七)
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
大士纔陞座,以尺揮案一下,便下座。
武帝愕然。
志公問:“陛下還會麼?”
帝云:“不會。”
志公云:“大士講經竟。”
老盧幡動
(《會元》七)六祖
自傳衣之後,至儀鳳。初,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經》。祖寓止廊廡間。因風揚剎竿旛動。聞二僧對論,一云“幡動”,一云“風動”。往復數回,曾未契證。祖云:“可容俗士預高論不?”僧曰:“試為說看。”祖云:“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僧於言下大悟。印宗竊聆此語,竦然異之。
僧伽鈴鳴
(《會元》十一)
伽耶舍多初見十七祖僧伽難提時,持一寶鑑趨迎於前。難提問云:“汝持圓鑑,意欲何為?”舍多童子乃以偈答曰:“諸佛大圓鑑,內外無瑕翳。兩人同得見,心眼皆相似。”父母以其與難提應對有異,遂使之出家。難提受之,携還精舍。他日,風撼其殿之銅鈴,鐺然發聲。復問曰:“鈴鳴乎?風鳴耶?”答曰:“非風非鈴,我心鳴爾。”
麻谷振錫
(馬祖法嗣 《傳燈》五)
麻谷持錫到章敬,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敬云:“是!是!”
麻谷又到南泉,遶禪床三匝,振錫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
谷云:“當時章敬道‘是’,和尚為什麼道‘不是’?”
泉云:“章敬即是,是你不是。此是風力所轉,終成敗壞。”
普化搖鈴
(《傳燈》十)
鎮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許人也。師事盤山,密受真訣而佯狂,出言無度。暨盤山順世,乃於此地行化。或城中、或塚間,振一鐸曰:“明頭來明頭打,暗頭來暗頭打,四方八面來旋風打,虗空來連架打。”
一日臨濟令僧捉住,曰:“總不恁麼來時,如何?”
師拓開云:“來日大悲院裡有齋。”
僧回舉似濟。
濟曰:“我從來疑著這漢。”
凡見人,無高下,皆振鐸一聲。時號“普化和尚”。或將鐸就人耳邊振之,或拊其背,有回顧者即展手,曰:“乞我一錢。”
師甞於闤闠間搖鐸唱云:“覔箇去處不可得。”
時道吾遇之,把住問曰:“汝擬去甚處?”
師曰:“汝從甚麼處?”
吾無語。
師製手便去。
隱山晦迹
(馬祖法嗣 《傳燈》八)
潭州龍山禪師,亦名隱山。洞山价禪師初遊方,與密伯師者偕行。經長沙龍山之下,見溪流菜葉。价回瞻,峯巒深透謂密曰:“箇中必有隱者。”乃並溪而進十許里。有老僧癯甚,以手加額呼曰:“此間無路,汝輩何自而至?”价曰:“無路且置,庵主自何而入?”曰:“我不曾雲水。”价曰:“庵主住山幾計時?”曰:“春秋不涉。”价曰:“庵主先住耶?”曰:“不知。”价曰:“為什麼不知?”曰:“我不曾人天來。”价曰:“得何道理便爾住山?”曰:“我見泥牛闘入海,直至而今無消息。”价即班密之下而拜之,問:“如何是主中賓?”曰:“青山覆白雲。”又問:“如何是主中主?”曰:“長年不出戶。”又問:“主賓相去幾何?”曰:“長江水上波。”又問:“賓主相見,有何言說?”曰:“清風拂白月。”价再拜,求依止。老僧笑云:“三間茆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於是自焚其庵深入層峯。
洞山除名
(曇晟法嗣 《傳燈》十五)
洞山將圓寂,謂眾云:“吾閑名世,誰為吾除得?”
眾皆無對。
時沙彌出曰:“請和尚法號。”
師曰:“吾閑名已謝。”
盧陵米價
(《會元》五)青原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云:“盧陵米作什麼價。”
偃溪水聲
(《會元》七)
因鏡清來參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箇入處。”
沙云:“還聞偃溪水聲麼?”
清云:“聞。”
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