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作。
甞散衣下山,有逆而問者:“如何是道者家風?”
對云:“袈裟褁草鞋。”
“意旨如何?”
曰:“赤脚下相城。”
陳退夫初赴省愇過宗,戲問曰:“瓘此行,欲作狀元得否?”
宗熟視曰:“無時即得。”
莫測其言也。而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時彥作魁,方悟無時之語。
宗見雪竇而超放自如,言法華之流也。
香林一燈
(雲門法嗣 《傳燈》廿二)益州青城香林院澄遠禪師
僧問:“如何是室內一盞燈?”
師云:“三人證龜成鼈。”
賢女三物
(《會元》一)
七賢聖女姉妹同遊屍陀林。一姉指屍曰:“屍在這裏,人在甚處?“諸姉諦觀,悉皆悟道。感帝釋雨花,贊歎曰:“諸姉有何所須,我能給施。”女曰:“我家四事七珍具足,唯要三般物。一無根樹一株,二無陰陽地一片,三呌不應谷一所。”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此三物,我實無之。”遂同往白佛。佛言:“我諸弟子不解此義,。唯諸菩薩乃解此義。”
石頭碌磚
(青原法嗣 《傳燈》十四)南岳石頭希遷禪師
於唐天寶荐之衡山南寺,寺之東有石,狀如臺,乃結菴其上。時號“石頭”和尚。
僧問:“如何是禪師?”
云:“碌塼。”
問:“如何是道?”
師云:“木頭。”
雲門屎橛
(《雲門錄》)
僧問雲門:“如何是佛?”
師云:“乾屎橛。”
二僧卷簾
(《傳燈》廿四) 法眼
因僧齋前上參,師以手指簾。
時有二僧同去卷簾。
師云:“一得一失。”
三老翫月
(《會元》三)
馬祖與百丈西堂南泉翫月次,祖曰:“正當與麼時,如何?”
堂曰:“正好修行。”
丈曰:“正好供養。”
泉拂袖便行。
祖曰:“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南泉獨超物外。”
惠滿二針
(《傳燈》三)相州隆化寺惠滿禪師
志存儉約,唯畜二針。冬則乞補,夏則捨之。自云:“一生心無怯怖,身無螽虱,睡而不夢。”常行乞食,住無再宿,所至伽藍,破紫製履。
古德三韈
(《會元》三)
《和補》曰:
藥山惟儼禪師
一日,馬祖問:“子近日見處作麼生?”
師曰:“皮膚脫落盡,唯一真實存。”
祖曰:“子之所得,可謂恊於心體,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將三條篾束取肚皮,隨處住去。”
演師禮字
五祖法演禪師
在受業寺,逐字禮蓮經。一夕遇“屎”字,欲唱禮,遽疑。乃白諸老宿曰:“如何‘屎’字亦稱為法寶?某禮至此,疑不自解。”老宿曰:“據汝所問,可以南詢,汝正是宗門中根器也。”祖遂南遊。
行者唾佛
(《會元》六)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
法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
行者曰將:“無佛處來與某甲。”
無對。
東坡解帶
(東林弟子《會元》十六)南康軍雲居山了元佛印禪師
一日與學徒入室次,適東坡居士到面前。
師云:“此間無坐榻,居士來此作甚麼?”
士曰:“暫借佛印四大為坐榻。”
師云:“山僧有一問,居士若道得即請坐。道不得,即輸腰下玉帶子。”
士欣然曰:“便請。”
師云:“居士適來道暫借山僧四大為坐榻,祇如山僧四大本空,五陰非有,居士向甚麼處坐?”
士不能答,遂留玉帶;師却贈以雲山衲衣。
士乃作偈曰:“百千燈作一燈光,盡是恒沙妙法王。是故東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禪床。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會當乞食歌姬院,奪得雲山舊衲衣。此帶閱人如傳舍,流傳到我亦悠哉。錦袍錯落猶相稱,乞與佯狂老萬回。”
裴休納笏
(黃蘗弟子《禪林類聚》十七)石霜諸禪師
裴相國來,師拈起裴笏,問:“在天子手中為珪,在老僧手中且道喚作甚麼?”
裴無對。
師乃留下笏。
舜老民衣
(洞山聰法嗣 《僧寶傳》中)
雲居舜老夫住棲賢,郡將貪墨,師不忍以常住物結情固位。尋有讚於郡將,民其衣。乃寓太平庵。仁廟聞其道行,復以僧服寵銀鉢盂,再領棲賢。入院有偈曰:無端被讚枉遭迍,半載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道好幾多嗔。”
芙蓉束髮
(投子青法嗣 《僧寶傳》中)
《和補》曰:“
芙蓉道揩禪師
大觀元年,開封尹李孝壽奏楷道行卓冠叢林,宜有以褒顯。即賜紫伽梨,號“定照禪師”。(云云)。後遭罪著縫掖束髮。
○楷焚香謝恩罷,上表辭之曰:“伏蒙聖慈,特差彰善閤祗候譚[袖-由+真]賜臣‘定照禪師’號及紫衣牒一道,臣感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