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寺惠炬禪師

  諱良策。福州人也。比試圓頂。遊方參尋。首見六合孜禪師。微有發明。詣圓通禪師席下。頓釋疑滯。既蒙印證。為眾領袖。出世華藏。大揚祖意。次遷鍾山。左丞蔡公卞奏以章服.師名。
  問。諸佛出世。普為群生。和尚出世。又且如何。
  師云。拄杖未曾拈著。
  僧曰。與麼則人天獲利。
  師云。好領前話。
  僧曰。喏。喏。
  師云。遮箇衲僧猶較些子。
  上堂云。秋風索寞。秋景蕭條。鴈過長空。燕離大廈。遊方禪客。卜處安居。腰束輕囊。手攜短錫。水邊松際。去住無拘。雖然如是。忽有人問。作麼生是行脚底事。明眼人前如何祇對。若是所得之者。萬一無疑。後學初心亦須子細。還會麼。要知江上路。須問渡頭人。參。
  上堂云。雪將殘。分外寒。向火容易。涉道艱難。好是和衣打睡。任佗日上欄干。祖師沒腰斷臂。吾徒莫作等閑。光陰荏苒。人事多端。遮邊淥水。那裡青山。難。難。百年三萬六千日。看看便見鬢毛斑。山僧與麼說話。拖泥滯水不少。然雖如是。養子方知父慈。

  廬山開先心印禪師

  諱智珣。饒州人也。策試得度。便慕宗風。參圓通禪師。發悟心要。頓息佗遊。推為師表。請居合肥延昌。次遷開先。佛國禪師回奏簾賜章服。都尉張侯敦禮奏以心印師名。
  問。和尚出世。將何為人。
  師云。山形拄杖子。
  僧曰。刁刀相似。魚魯參差。
  師云。朝三千。暮八百。
  問。趙州三等接人。未審和尚幾等接人。
  師云。隨家豐儉。
  僧曰。向上之機雖已曉。中下之根又若何。
  師云。領取鈎頭意。莫認定盤星。
  問。須菩提唱無說而顯道。未審和尚以何顯道。
  師云。山僧口似鐵。
  上堂云。擊鼓上來。大家覷見。法法現前。不勞鍛鍊。諸禪德。為什麼如此。彼彼大丈夫。為君通一線。
  上堂云。動靜不禪。去來常定。萬派同源。海雲自異。可謂心境一如。有何不可。然雖如是。且道衲僧分上還得也無。良久云。天台楖栗木。南嶽萬歲藤。
  上堂云。極目青天無片雲。萬象森羅全體露。若也擬議更商量。終是翻成箇路布。不煩久立。歸堂喫茶去。
  上堂云。握須彌於掌內。鑑十方於目前。且道是什麼人分上事。所以雲門大師云。三藏聖教在汝舌頭上。微塵諸佛在汝脚跟下。不如悟去好。忽若築著磕著。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底。又作麼生。良久。云。存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鈎。
  上堂云。平旦寅。扶桑日出照何人。箇中未了奔南北。孰知大地一微塵。雖然如是。會得甚奇特。不會亦最親。
  上堂云。一法不通。萬緣方透。山河無隔礙。靈光觸處明。且道眼為甚麼不見眉毛。秖為住處大近。未免衲僧取笑。既不恁麼。又作麼生。鉢盂無底尋常事。面無鼻孔笑殺人。

  潭州道林廣慧寺寶琳禪師

  蘇州人也。東禪院受具。少習經論。妙通精義。遂扣禪室。發明祖意。圓通禪師常所印可。大丞相王公安石亦深器重。出世廣德興教。次移池陽景德.廬山萬杉。潭師請居道林。學者歸仰。都尉張侯敦禮奏以章服。
  問。德山棒.臨濟喝。未審和尚如何為人。
  師云。總不恁麼。
  僧曰。又作麼生。
  師云。自領出去。僧便喝。
  師云。遮聾漢。僧無語。
  師云。非但患聾。亦乃患啞。
  問。淺聞深悟。深聞不悟。雲門道了。和尚作麼生。
  師云。頭戴天。脚踏地。
  僧曰。學人未曉。
  師云。有口不可閑却。
  僧曰。若然者。飢來喫飯困來眠。
  師云。不妨會得好。
  師云。揚眉瞬目。不當宗乘。舉古提今。殘羹餿飯。一棒一喝。未稱衲僧。踞坐思量。傍觀者醜。且道作麼生是衲僧本分事。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
  上堂云。近日稍春寒。寥寥宇宙寬。山河無隔礙。世界掌中觀。無口盧行者。饒舌是豐于。三日不相見。莫作舊時看。拈拄杖云。會麼。棒頭有眼明如日。要識真金火裏看。
  上堂云。今朝五月五。百草靈苗誰不覩。善財採藥與文殊。殺活臨機互為主。禪家流。莫莽鹵。眨上眉毛好看取。信手拈來知不知。甜者甜兮苦者苦。
  上堂云。雲收嶽面。日上扶桑。颯颯寒風。紛紛敗葉。瀟湘江內。白浪滔天。廣惠門前。地平如掌。若也知有底衲僧。穩坐太平。其或未然。不免撈天摸地。

  江寧府保寧寺子英禪師

  錢唐人也。稟性介潔。儀範清肅。撥草瞻風。尋師擇友。詣圓通禪師法席。師資緣契。針水相投。遂歷湘.沅.荊.楚。所至叢林。雲徒蟻慕。請居夾山。次移二聖.廬山羅漢.太平隱靜.金陵鳳臺。都尉張侯敦禮聞師道風。奏賜章服。
  問。如何是夾山境。
  師云。疊疊好山來不盡。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