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釋教錄。
  自後漢明帝永平十八年丁卯。至唐開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載。中間傳譯緇素。總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聖教。及聖賢集傳。并及失譯人名。總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先是道真道宣等。各有晉魏漢等錄。而重出誤入者多。昇乃重經撰次。為二十卷。最號精詳。又續內典錄。圖紀。各一卷。文筆高博。法苑重之。
  辛未十九年。
  南嶽祖付道一等法眼。
  一侍奉九秋。日益玄奧。入室弟子總有六人。祖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證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顧盻。(智達)一人得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談說。(嚴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又曰。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
  希遷持書到南嶽。
  青原祖令遷持書與南嶽。祖曰。汝達書了速回。吾有個鈯斧子與汝住山。遷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師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遷曰。甯可永劫受沉淪。不從諸聖求解脫。祖便休(玄沙曰。大小石頭。被南岳推倒。直至如今起不得)。
  青原祖付希遷法。
  遷回青原。祖問子返何速。書信達否。遷曰。書亦不通。信亦不達。去日蒙和尚許個鈯斧子。祇今便請。祖垂一足。遷便禮拜。尋辭往南嶽。
  祥符蔭曰。明暗偏正回互尊貴之旨。不消拈出。蚤已密印全提矣。
  禪師道一居建陽佛迹嶺。
  壬申二十年。
  瑜伽教主灌頂國師洛陽廣福寺金剛智寂。
  智於開元十一年。奉勅翻譯瑜伽密部。十八年又譯諸陀羅尼等法要。八月既望。於洛陽廣福寺。命諸門人曰。白月圓時。吾當去矣。遂禮佛寂然而化。壽七十一。臘五十一。葬於龍門伊川之右。勅諡灌頂國師。弟子中書侍郎杜鴻漸述碑紀德。
  癸酉二十一年。
  禪師道一遷於臨川。
  甲戌二十二年。
  乙亥二十三年。
  瑜伽教主洛京聖善寺無畏寂。
  畏本天竺烏荼國王。讓位於兄出家學道。遊中天竺。遇達摩掬多。授以總持瑜伽密教。乃徧禮聖迹。入雞足山。為迦葉尊者剃髮。神蹟炳著非一。折伏九十六宗。使異學歸正。掬多曰。汝與震旦有緣。畏乃禮辭。途中廣作法利。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白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實護神洲。禮足而退。睿宗知畏將達中國。詔將軍史獻出玉門塞。以候來儀。開元初。玄宗夢與真僧相見。姿狀非常。躬以丹青寫之殿壁。及畏至。與夢符。帝悅重之。尊為教主。甯薛王已降。皆跪蓆捧器焉。奉勅住西明寺翻譯經呪。畏性恬慮靜。泊然禪觀。面奉接儀形者。若蓮華敷於淨沼。咨承言說者。如甘露潤於心田。不動聲色。消伏羣機。神力密嚴。無禱不應。開元二十年。求還西域。優詔留之。十月七日。無疾而化。壽九十九。臘八十。帝聞訃震悼。具威儀護喪事。定慧所薰。全身不壞。累朝旱澇。皆就祈請。無不徵驗。龕供龍門西山廣化寺。
  祥符蔭曰。大道不尚功勳。亦猶至治歸於無為。恭己垂裳。不廢臯夔臣鄰之化。金剛無畏輩之密護宗持。可謂禦侮疏輔之臣也。
  丙子二十四年。
  禪師道一至南康龔公山居之。
  先是此山峯岫。魑魅所居。人莫敢近。犯者。災釁立生。及師至。當宴息時。有神紫衣玄冠。致禮言。捨此地為清淨梵場。自是猛鷙毒螫。變心馴擾。
  南嶽祖遣僧往江西觀化。
  一闡化江西。祖問眾曰。道一已為眾說法。未見有個消息來。因遣一僧往。囑曰。待伊上堂時。但問。作麼生。伊道底言語。記將來。僧如命而往。回謂祖曰。伊云。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祖然之。
  安隱忍曰。此塞心性義路之錮鏴。摧生死魔軍之利劍。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指南車也。金圈棘蓬穿入鼻孔者。葢自此始。但不可向癡人說夢耳。
  丁丑二十五年。
  戊寅二十六年。
  己卯二十七年。
  庚辰二十八年。
  第七世吉州青原弘濟祖示寂塔曰歸真。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祖曰。廬陵米作麼價。十二月十三日陞座告眾。跏趺而逝。

  青原第二世祖

  諱希遷。高要陳氏。幼而徇齊。鄉民多殺牛祀鬼神。以義止之。數毀祠奪牛。俗以之化。後造曹溪得度。見青原得法。
  辛巳二十九年。
  石頭希遷祖嗣青原宗統(五十年)。
  衡山南寺之東。有石狀如臺。乃結庵其上。名石頭。南嶽祖常指學者來參。眾乃集。鬼神多顯迹聽法。祖皆與授戒法。
  壬午天寶元年。
  癸未二年。
  甲申三載正月改年曰載。
  第七世南嶽般若寺大慧祖示寂塔曰最勝輪。

  第八世祖

  諱道一。漢州什邡縣人。姓馬氏。故俗稱馬祖。容貌奇異。牛行虎視。舌過鼻